网上有很多关于鄂尔多斯pos机安装,十二五期间 鄂尔多斯干了些什么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鄂尔多斯pos机安装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鄂尔多斯pos机安装
鄂尔多斯:借创新转型之力续写辉煌篇章
5年一个刻度,鄂尔多斯经济社会蓬勃发展;5年一个跨越,鄂尔多斯又将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200万儿女努力奋斗,各项改革成效显著,社会事业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可圈可点,鄂尔多斯人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明年将进入“十三五”,迎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迎来鄂尔多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及自治区作出更大贡献的攻坚时期。
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
工业经济砥砺前行转型发展突破瓶颈
“十二五”时期,是鄂尔多斯工业经济砥砺前行、转型发展的5年。在克服“三期”叠加、稳定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促进工业转型发展中思路清晰,发力精准,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等多重挑战,有效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平稳发展、转型发展。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白玉刚在华泰汽车城调研
——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十二五”末,预计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909亿元,年增速10.6%。预计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960亿元,年增速13%,总量全区首位。非煤产业投资比重持续提升,全市累计实施非煤产业项目260项,完成投资达4640亿元。非煤行业增加值占比逐年递增,由“十一五”末的29.1%增加到2015年的47%。
——主导产业日益壮大。今年预计煤炭产量6亿吨左右,比“十一五”末增长1.5亿吨。电力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1214万千瓦增加到2015年的1760万千瓦;发电量由509亿千瓦时增加到760亿千瓦时。天然气年净化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55亿立方米增加到今年的305亿立方米;产量由120亿立方米增长到近260亿立方米,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形成规模。
——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市现代煤化工行业新增产能921万吨,建成产能1243万吨;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产品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投产运行,多晶硅、PVC、铝循环产业、铝深加工产品、羊绒产业、陶瓷产业等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项目支撑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90项,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290个,完成投资5239.54亿元,投产项目138个。预计全市全部工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9093.15亿元,大规模项目建设提升了全市工业发展总体支撑能力。
——工业节能降耗取得实效。2011年—2014年,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5%。全市91户“万家企业”累计完成节能量274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十二五”节能任务。全市平均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92%,平均综合利用率达到45%。“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成为首批12个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6户园区(企业)被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1户企业被列为工信部首批生态设计示范企业。
——大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末,全市大型企业户数达到34户,较2010年末增加20户。预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16.1万户,较2010年末增加60293户,年均增长9.84%。全市中小微企业36500户,占全部企业的99.88%,较2010年末增加16085户,年均增长12.32%。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为社会提供近85%的就业岗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问题的中坚力量。
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牧区经济实现跨越
“十二五”期间,是鄂尔多斯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全市农牧业工作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繁荣”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农牧业特色品牌,有效提升了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农村牧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牛俊雁在达旗调研“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情况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推进土地整合和改造升级,建设优质高产农田,新建现代农业基地105万亩,总规模达到269万亩。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全市181万亩耕地、518万亩草牧场实现集约经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肉羊、肉牛、生猪、家禽獭兔水产、瓜果蔬菜、奶业“六大产业”,集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集约化养殖园区大户1185处,标准化蔬菜瓜果基地30万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家庭农牧场,建成家庭农场654户、家庭牧场1170户。扶持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登记注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390家,带动农户3万户。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6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1家,打造了蒙祥羊肉、大力神牛肉等众多名优品牌。
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壮大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巩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成38个基层农技服务推广站项目建设任务。成功建立农村牧区土地流转服务仲裁委员会,健全土地草牧场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并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载体进一步提升农牧业信息服务。逐步建立集保鲜冷藏、物流配送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杭锦旗芒哈图村农牧民利用POS机支付购物
建立生态文明体系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实施地方林业工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模式,成功创建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获批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和鄂尔多斯国家生态公园,被两院院士称为“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典型范例”。
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双提高”。5年间,鄂尔多斯完成造林906.93万亩,森林资源总面积预计达到3428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了423.5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26.31%,比“十一五”末提高了3.3个百分点,超出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70%,基本趋于稳定,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25%,沙害基本消失,丘陵水蚀明显减弱,生态状况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资源保护和林业信息化建设“双强化”。开展“保护过境候鸟”等专项行动33次,建成防火监控指挥中心和69个野外监控点的防火远程监控系统,5年未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成立全区首个市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控制中心”,加大以禽类H7N9禽流感为重点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5年未出现重大疫病灾害;启动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遥感监测,建成“数字林业”平台,完成14个核心业务系统和1个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了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分享、共享和流转,林业信息化建设走进了全国前列,获评“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
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双增收”。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建成林业专业合作社23个,成功申报5个自治区级和1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调整林沙产业结构,新建原料林基地422.3万亩,扶持和发展林沙企业20多家,打造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等生态旅游景区20多处,全市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44亿元,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700元,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9亿元、600元。
林业科技和生态文化建设“双提升”。启动鄂尔多斯地区生态优化模式集成示范区项目,开展“低压水冲种植长枝沙柳技术”等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工作,完成林业技术推广任务467.5万亩,培训林业干部职工11.2万人次,培训农牧民17.2万人次;建成集标本展示、生态教育、知识普及和艺术创作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鄂尔多斯生态文化博览馆,改造升级的鄂尔多斯林业成就展厅荣膺“全市首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示范基地”称号。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文化建设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一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化精神为动力、汇动力为实力,“十三五”时期,鄂尔多斯深入践行“五个共同”伟大事业,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打造文化发展新高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争取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文化强市,为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5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先后建成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事业建设跻身自治区先进行列。
乌审旗千人马头琴队正在演凑《快马加鞭》
2011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亿元,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139万平方米,人均0.69平方米。市和8个旗区均建有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全市有博物馆(纪念馆)30座。市、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9个,基层服务点927个,实现了农村牧区全覆盖。全市建成草原书屋739个。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8.65%,电视综合覆盖率97.96%,广播自办节目覆盖率90%,电视自办节目覆盖率88%。舞台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新创重点剧(节)目30台,排演各类晚会50多台,创作音乐、舞蹈、曲艺作品400多件,共获国家级集体大奖4项,单项奖48项;获自治区级集体大奖30项、单项奖150项。新版大型民族舞剧《森吉德玛》的驻场演出,吹响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号角。全市已查明各类文化遗址95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有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文化类经营机构达2000余家。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鄂尔多斯中视实业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三五”时期,是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攻坚阶段,是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让鄂尔多斯人对“十三五”满怀憧憬。“十三五”时期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5年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创新创业、转型发展新路子,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提升。 祭书敖包
未来5年,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未来5年,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未来5年,创新创业形成驱动效应;未来5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未来5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未来5年,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美好蓝图已绘就,奋勇前行再扬帆。5年征程自今始,厉兵秣马誓决胜。鄂尔多斯人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守望相助,奋发有为,相信一定能实现“十三五”的宏伟目标!
文/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提供,部分图片徐峰摄
以上就是关于鄂尔多斯pos机安装,十二五期间 鄂尔多斯干了些什么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鄂尔多斯pos机安装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