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pos机文员工作内容,先做好用户工作规划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pos机文员工作内容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pos机文员工作内容
规划工作方式也就是规划各岗位人员使用软件后的具体工作过程,这是确定软件边界后更细化的工作。需要规划相关岗位的职员在使用你的软件之后应该如何工作,围绕软件系统的具体工作步骤是什么,这是个相当重要也相当困难的事情。一个企业的岗位很多很多,每个岗位都有大量不同的工作,岗位跟岗位之间的工作相互关联,相互依赖,而每个岗位的工作一般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其系统性与连续性,要把这些岗位的所有工作都搞清楚,还要根据信息化系统做好新工作方式的设计,这事想起来就头痛。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这件事情,需要抓住重点,对于那些跟这个信息化系统无关的岗位就不去管它了。例如,这次做的是销售管理系统,那么管后勤什么的岗位估计跟这个系统没有太大关系,先不管,真的遇到时再说。
规划工作方式主要包括规划各个岗位在什么地点使用软件系统,在什么时间使用软件系统,由什么事件触发使用软件系统,使用软件的工作场景等。
使用软件的地点
规划使用软件的地点,就是规划工作人员在什么地方使用你的软件,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安装软件的电脑应该摆放在什么地方——当然,由于移动办公的日益普及,这句话有待商榷。这种规划针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岗位,如办公室文员,天天坐在电脑前面,软件系统的使用地点问题根本不是个事儿;而有些岗位,如很多车间操作工,软件系统的地点问题就是个天大的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电脑(或其它终端,如条码扫描枪,POS机等)是摆放在车间办公室中需要时去使用一下,还是摆放在操作台上可以随时使用,还是配置掌上电脑随身携带等等,这些都需要根据岗位的工作特点预先做好规划。例如,车间中一些负责收取完工产品的人员,可以在每次收取产品完成后,到车间办公室的电脑中做登记;对于超市收银员,POS机除了摆放在工作台上别无选择;而有些巡查岗位,需要一边巡查一边记录巡查结果,可以考虑使用移动设备(如掌上电脑、无线扫描枪等)随时记录、上传,实现使用地点的自由性。
另外,由于物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通过感应设备直接采集数据(这些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对外界环境或信号进行监测采集,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发出控制信息,对这些物联网感应设备的安装地点的规划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现代化车间都使用了RFID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给货物贴上RFID标签,当货物经过某某感应器附近时,信号会被自动接收,从而实时记录物流信息。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仔细规划好货物的移动路线,根据货物移动路线中的关键地点(如车间出入口)设计感应器的安装位置,因为每一次信号的抓取就预示着某种工序的开始或结束,或者预示着某种管理责任的转移等。
使用软件系统的时间
对于使用软件系统时间的规划,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功能是刚上班用的,如考勤打卡功能,有些功能是下班用的,如每日工作汇报功能,还有些功能是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用的,如各种期间报表。当然,除了一些定期自动执行的功能(如每月最后一天的12:00自动生成某种月报),一般情况下,软件功能的使用跟具体时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里最重要的关注点是,对软件的运算压力提前做好预案。例如,某学校的一卡通系统,需要处理学生的三种刷卡数据,上课考勤刷卡、用餐刷卡、超市购物刷卡,考虑到软件使用时间的问题,很明显,这三种刷卡方式对软件性能的要求差别很大,上课刷卡,成千上万的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同时刷卡,软件压力很大,而用餐刷卡,持续时间较长,压力相对要小些,在超市购物的刷卡,一般没有这种井喷式的刷卡过程,所以软件压力的问题可以忽视。
使用软件系统的触发事件
规划使用软件系统的触发事件,就是要规划所有岗位的人员,什么事情发生时,需要使用软件来处理,处理不同的事情,需要使用软件的什么功能。例如,仓库中,当供应商送货检验合格时,触发仓库管理员使用库存管理系统中的入库功能,当车间有人领料时,触发仓库管理员使用库存管理系统中的出库功能。有些触发事件很简单,例如,上班考勤刷卡,员工上班到公司自然就触发他使用刷卡功能,有些触发事件就很复杂,例如,计划人员为了完成一份生产周计划,需要用到软件中大量的功能,当需要知道车间生产情况时,需要用到生产进度分析功能,当需要知道原料库存情况时,需要用到库存查询功能,当需要知道生产能力情况时,需要用到机器负载分析功能等。
案例:使用软件系统的触发事件。
装配车间有个岗位叫配货员,主要工作如下:每过1-2个小时到车间巡查一遍,安排装运工将已经完工的产品用手推车运送到成品仓库,并记录送货信息;巡查时如果发现装配线上原料不足了,就安排装运工将原料送到装配线,并记录发料信息;每天早晨到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领料,将当天装配线需要的原料领到车间,存放在车间的材料中转区,有时候有特殊情况,也会偶尔去原料仓库、半成品仓库补领材料;每周会对材料中转区进行一次盘点,将多领的原材料退回原材料仓库,将多领的半成品退回半成品仓库。
根据配货员的工作特点,使用软件系统的主要触发事件规划如下:
1)事件1:每天早晨刚上班。
【处理方式】通过系统查询今天的生产任务,分析今天需要领用的材料数量,在系统中填写原材料申领单、半成品申领单。
2)事件2:发现装配线原料不足(自己巡查发现,或者装配组长通知)。
【处理方式】通过系统查询该装配线的生产任务,根据后面的加工任务准备原料,在系统中录入班组材料发放单。
3)事件3:装配组长通知某种材料多发。
【处理方式】通过系统确认该材料是否确实多发,如果确实多发了,就在系统中录入班组退料单,否则通知技术部门核查。
4)事件4:发现车间中转区某种原材料或半成品不足。
【处理方式】通过系统查询今天的生产任务,分析今天需要补领的材料数量,在系统中录入原材料申领单、半成品申领单。
5)事件5:每周对车间材料中转区进行盘点后。
【处理方式】如果发现某种原材料或半成品多领了,就在系统中录入退料申请单,如果少领了,就录入原材料申领单、半成品申领单。
6)事件6:装运工将完工的成品装上手推车,准备运送到成品仓库之前。
【处理方式】在系统中登记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录入成品入库申请单。
7)事件7:每天下班前。
【处理方式】在系统中生成报表,统计当天每个装配线的生产任务完成与领料情况,发送邮件到车间主任,并抄送每个装配组长。
8)事件8:装配组长对生产任务统计有疑问。
【处理方式】在系统中查询该装配组的任务完成统计记录,与收货时给装配组的签字记录核对,找到问题所在。
使用软件系统工作的场景
仅仅规划使用软件系统的触发事件当然是不够的,还要继续规划使用软件系统处理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使用软件系统的工作场景是怎样的。同样的一件事,原来是怎么处理的,现在该怎么处理,经历哪些步骤,在处理过程中,人需要做什么,系统需要做什么,人跟系统怎么进行信息交互等。有些工作,使用系统处理的场景非常简单。例如,办公室文员使用软件给全公司员工发布一个公告,无非就是打开发布公告功能,录入公告内容,选择接收人员,然后发布,就完了。但有些工作,使用系统处理的场景确实非常复杂,需要认真做好规划。例如,成本经理做下一年的成本预算,需要通过软件系统检索各种生产、库存、成本、财务、计划、技术等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各种成本数据计算。对于这种工作毋宁说规划工作场景,还不如说规划能提供哪些信息由用户自己自由发挥吧——当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绝大部分的工作,软件需求人员还是应该有能力做好工作场景规划的。
案例:使用软件系统工作的场景。
某成品仓库有大量的立体货架,货物都存放在货架上,具体存放的位置并没有进行正式的管理,管理员只是对货架进行了大概的区分,某些货架存放这个系列的产品,某些货架存放那个系列的产品。现在假设,有一批成品入库,全部放置在某一货架上。然而,发货是根据销售合同进行的,一般不会整批同时发货,而是一部分接着一部分不定量、不定期出库的。随着类似的入库、出库的过程不断进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零零星星的货架空间,这些零星空间增多自然会影响货物的存放。仓库管理员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一次整理,通过移动货物将这些零星空间合并成大空间,好让新的货物可以入库上架。这个整理货架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管理员发现货架上的零星货物太多后,会将这些零星货物合并到新位置(但需要在相应系列产品应该存放的货架上),由于并没有用账目记录每个货架上的货物存放情况,这个整理过程还是比较随意的。
现在管理方需要开发一套仓库管理系统,其中有明确的关于货架管理的需求,需求人员经过分析与沟通,规划了货架整理的工作场景:
1)仓管员调用软件中的货架分析功能。
2)系统给出货架整理的建议方式(根据货架的大小、货物的长宽高、发货频率等进行计算)。
3)仓管员调整系统整理建议,确认货架整理开始。
4)仓管员移动货物,持掌上电脑扫描条码,先扫描货架条码,再扫描货物包装条码,持续这个过程直到货物移动完成。
5)系统记录货物移动结果。
6)仓管员在电脑端查看刚才货物移动的结果以及货架的货物分布示意图。
7)系统总结这次货架整理的报告,如果这次移动跟货架整理建议不符,系统会发出提示,仓管员可以选择以货物实际移动结果为准,或者重新移动货物。
8)仓管员确认这次货架整理完成。
*************************************
作者:杨长春
更多关于软件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的内容,欢迎关注新书《实战需求分析》
微博:@无锡杨长春
微信公众号:yang_changchun
以上就是关于pos机文员工作内容,先做好用户工作规划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pos机文员工作内容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