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鼎刷pos机,74年间南充街道生活掠影—渐变的大跃进

 新闻资讯  |   2023-05-17 12:19  |  投稿人:pos机之家

网上有很多关于南充鼎刷pos机,74年间南充街道生活掠影—渐变的大跃进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南充鼎刷pos机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南充鼎刷pos机

南充鼎刷pos机

南充老照片

1969-74年间南充街道居民生活掠影

——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大跃进

一、大联合回家

1968秋四川武斗已经结束,在成都随父母躲了一年半的武斗后,返回了四川南充,当时本人六岁。因父亲单位房子不够我个人就住在了我保姆家里大约三年多的时间。

南充古称顺庆、设府,有栽桑麻养蚕纺织传统,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文革前因朱德、邓小平、罗瑞卿均为大老总且皆为南充人氏,家乡人民自号三总故乡。

那年回到南充后,因为白天中午和晚饭在家里吃,晚上参与完家务后方才回到保姆家里,家里两间房屋至少大小灯泡四盏,加上过道煮饭还有挂灯,这样回到保姆家里夜晚的反差就极其强烈,印象深刻。

当时,保姆家格局是一通道连三房,临街的第一房间有阁楼,我就和大我六岁小姐姐住阁楼。

刚回南充时,保姆家所在街道还是属于老城主街,但除大街的路灯和斜对面专区医院大门有光亮大灯外,整条街的居民统统没有电灯,直到次年1969年的冬天,居委会统一安排并收了一定的费用统一为整条大街的居民户一一安装上了电灯,通电的这一晚上,整条大街的居民户像集体过大节一样,互相串门并闹到很晚,兴奋的记忆至今仍留心间!

对了,通电后,保姆家三间大房加一贯通长廊,就安装了两盏灯,其中一盏灯挂在一个三墙交界位置,光亮虽微弱了些,但从此延续了多年的油灯时代终于谢幕,电光时代终于闪亮登场!!

注一,那时邻里间非常密切,除夜晚外白天大家都不关门,夏天更是夜不闭户,临街的门和窗都是早晚可上下的活动门板;

注二,大约十点左右各家闭户睡觉,居委会管理的治安联防小组开始值更定时敲邦并呼“小心火烛”“防火防盗,来客要报”。。。

南充老照片

二、灶火

通电之前,居民都用灯芯草油灯,油灯按一间房一盏配置,此外整个家还有一盏有玻璃外罩的油灯,汽灯很少见,隔三四家的一驾驶员家里好像是有汽灯。

保姆家与其他居民家里一样,有一个能来大火、猛火的带风箱的主灶,主灶一边是可烧柴禾用风箱的大灶,这个灶主要用来炒菜、箜(kong)饭,另一边就是用烧过的煤核俗称二炭的主灶,主灶为慢火主要是烧水、煮稀饭之用。这个主灶结构很讲究,过大节时还不能熄火,如过夜不熄火则用完火时都得用混有煤矸石的湿煤粉覆盖——这是个技术活并与主灶内外设计有大关系。

而每天早上起来做早饭的一件事就是生火,这就涉及到361网友提到的其中一个问题,如何打火或取火!!

当时保姆家里子女五个,除伯父在我父亲单位食堂工作有大约40元工资收入外,保姆——我叫她任妈只有替人浆洗有零星收入,家里开支非常节俭,两分钱的火柴(当时大人都叫洋火)使用都很精贵,除了任伯有一盒吃烟的火柴外,另有一盒火柴就放在主灶小格子里面——这盒火柴就供全家的生活点灯之用,平常都用油布包裹起来,年长日久经常会出现火柴生潮失效或用完后未及时采买情况。

每天早上做饭都需生火,除用火柴点火外,好多时候保姆家里取火用的是一套用袋子装起来的打火工具,正是慕士塔格网友提到三件套——打火石、类似艾绒条用草纸裹制的引火条和火镰子,用慕士塔格网友所说那样方法取火。

曾有几次,不知何原因,保姆家里的二哥就用了钻木取火方法取火,钻木取火用的木头、棍子都是专用的,中间垫草纸和干刨花。那次在长板凳上,费力钻木取火印象甚深!

注三,用煤量有定额,晚上主灶不熄火就要耗煤,故通常烧完水就灭火;那时已经出现的蜂窝煤主要用户是国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双职工家庭才有条件消费,大部分家庭还得自己买煤来制作煤球。

注四,直到1970初大姐才从医专毕业工作,二姐经居委会严格政审也于同年初保送七机部达县保密工厂——居民们称之为“倍密”工厂(据说是后来人们熟知的中国蚕式导弹总装厂);

同年街坊有人家选送北京卫戍部队,二姐与送卫戍部队的人都戴大红花,敲锣打鼓欢送,很是光彩!

南充老照片

三、日常生活之浮光掠影

1、红苕半年粮

那时,由于日常生活的油水不够,家里每个人的食量都很大,大多时候靠大食量提高饱感,吃饭都用比现在大很多的海碗吃饭。配量不够各家都得添补大量杂粮补充;川北数百年来都号称红苕大国,从秋季开始各家几乎都要添加大量红苕以解决完全吃饱的问题,没有那一顿饭是吃纯粹主粮。与其他大多数居民一样我保姆家里有一个很大的地下洞库,主要用来做秋冬春季红苕及一些少量的像广柑之类的储放,几乎每两天要吃“一寸”红苕。总之,那时居民饿饭的情况已经完全没有了。

注五,“一寸”红苕是指当时红苕买卖的度量单位,相当于十斤重量,“一寸”红苕大约几毛钱。

注六,除配额粮食外,外购的杂粮许多需要加工,如胡麻豌豆红苕磨粉都由家里石磨自行磨制,外购的新米、小麦都呆壳的自行设法加工,其它豆制品系列、腌卤等等皆然,皆为自制。

2、衣与鞋

记得在73年以前保姆家里的儿女每人除有一件白衬衣是外面缝纫机给钱打制的外,其他的衣服几乎全部都是任妈买白布用染料膏子或有色树叶、花蕾来自染,然后再手工缝制。再后来大姐二姐工作后买了缝纫机情况就变了。

洗衣服时,除衬衣这些上学堂的外衣要用肥皂(任妈口中喊洋碱)外,其他衣服都用皂角熬水浸洗,然后拿到嘉陵江边配以棒槌漂洗。

家里子女夏天每人只有一双双塑料凉鞋(川话读hai)——在外面读书时穿,回家都打光脚或穿木屐——我们叫做踏板鞋,如果不是天气很冷了,踏板鞋会穿很久时间的。

冬天来时,大多穿解放鞋打主力了——还只有一双,家里雨鞋混穿,就是说谁出门谁穿谁穿,雨鞋用谷草之类垫底。脚上袜子非常古老都是用自纺或当地作坊的麻布手工自制,天太冷时就只好穿上俗称媬鸡婆的棉鞋,因那时道路都是土路,泥泞状态很长,穿上老式布底鞋最烦走泥泞路,要不了多久鞋子会湿透并带很多泥浆回家,秋冬季最烦的就是绵连雨水与泥泞的路,还有那湿透了的布鞋与布袜,这点记忆犹新!!!

注七,外面机打的衣服和衬衣要给钱,都是上学堂或婚丧嫁娶走人户时才穿,回家即换;

注八,家里自做的裤子是传统样式与西裤最大的不同是根本没有考虑皮带,俗称大扫荡,用绳子做腰带,这南北方一样;

南充老照片

3、生活用水

大约在74年以前,保姆家日常用水全部取自所住大街两头的水井,由于老街道人口多,常有排队打水又或者下大雨致使井水浑浊,往往此时都得到更远的江边取水,然后通过明矾镇水再饮用。保姆家那时喝开水还没形成习惯,家里就两个小的暖水瓶,平时除了吃药和我要喝开水外,好多时候直接喝水缸水,夏天尤甚!由于饮食生冷因素较多,小孩每年要打两次蛔虫。现在想来那时平均寿命50几岁实在是与饮水因素有重大关联。

为了随时测试所取之水安全可用,大水缸里常常要养几条鱼既作饮水卫士,又可在来客时熬鱼汤做面待客!

期间街道有大院安装了自来水——大家都叫机器水,2分钱一挑(两桶)也可以排队打水,但由于机器水要收钱同时这个水煮的稀饭不好吃,所以普通居民更愿意用井水煮饭,井水水煮稀饭有一种自然的香甜味!!

居民家里开水不够也可在街上老茶馆打水,茶馆里的老虎灶大部分开水外卖,八磅水瓶两分钱、六磅(四磅?)的一分钱,保姆家里那是绝对自己烧开水。

4、经济购买力片断回忆(网友指正补充)

★读小学每学期收费约为五毛,初中一块五;

★小病看校医,不给钱,家里没正式工作的其他居民来说就只有去民间中医店就医,通常就花几毛钱,到了去大医院时就已经属于重病症状了,这时花钱情况未知;

但从我个人情况看,由于我从小贪吃引发的高烧、急性胃炎、感冒并发症,每年常去专区医院至少住院两三次以上,定时七;天多一点出院办手续,每次我二哥缴费大都是十元钱左右;

★大米每斤0、142元,菜油与猪肉0、74元,油炸面糕4分,猪肉米粉(早上快餐)8分,羊肉米粉一毛,篮球3、0元,解放鞋3-3、5元(?),馒头、稀饭分别为2分,甜糕4分。。。。。。

★居委会主办的互助会(大约73年以后才成立)最低缴费额五元,以后可零星添补,如家里有重大事件或变故即可享互助会申请中短期借款;

★加工一方粹石二毛;

★春季抗流感、统一打老鼠、夏季抗高温发消暑中药饮料等等,均由居委会统一免费发药安排;

★大节周边环境卫生,统由街道安排自治

南充老照片

注九,阿堵排泄之类,家里不用说都是马桶,早上六点半定时清收;当时际,公厕甚少甚远,紧急时无人处方便者甚多;

其时,纸张稀缺贵重,处理方便,常常先用预制的光滑竹片或临时取得的树枝条先行处理,最后才用废旧报纸之类了事。。

截止1973年以前,就保姆家而言,除了任伯有一块手表、72年大姐买的晶体管中波收音机、一个闹钟以及刚装上的电灯等大件属于现代工业社会产物外,其它许多的生活物品都还停留在几千年前。包括每年做腊肉用的硝盐都是自造,狗皮靠自消、刀自打、纽扣用线自作、麻绳靠古老坠子等工具自纺、麻衣更是自纺、布鞋手工制作,更不要说从常用的饮食调料到几乎所有的杂粮加工,总之凡是可以自己制作物件统统自作。

可以说,包括保姆一家在内的大多数南充居民的生活方式是极其奇妙的,一方面浓烈的来至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与技巧俯拾皆是;另一方面,中国革命的政治成果让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在 恬淡时光中等待社会进步成果的逐渐到来并充实、浸漫并最终提高;

而每一次社会进步的成果显现与到来虽然缓慢,但却是那么实用实在,总是那样与他们有着切身关联并带来史无前例的喜悦,那是明明白白的跨时代的进步,几乎是从整个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诸方面向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的大跃进!!

受鼎盛361网友感染,原只想说我在保姆家看的用火打火见闻,不想下笔千言离题已远,情之所至只好顺此漫游,谨此也将此花了些精力的短文同时献给我在天上的慈祥保姆--任伯与任妈!!

热烈欢迎 2015年12月29日星期二于成都

| 鼎 | 盛 | 论 | 坛 |

更多精彩原创作品请关注鼎盛论坛微信公众号:top81bbs

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和扫二维码也可关注鼎盛论坛

以上就是关于南充鼎刷pos机,74年间南充街道生活掠影—渐变的大跃进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南充鼎刷pos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发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zjia.com/news/46962.html

你可能会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