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不支持连接pos机,为什么苹果一直不开放 NFC 功能

 新闻资讯  |   2023-07-02 12:15  |  投稿人:pos机之家

网上有很多关于苹果手机不支持连接pos机,为什么苹果一直不开放 NFC 功能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苹果手机不支持连接pos机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苹果手机不支持连接pos机

苹果手机不支持连接pos机

在这个安卓手机早就可以刷门禁卡的时代,为什么苹果在NFC方面一直不对外开放?会是什么原因呢?这次iOS13的升级,NFC会对外开放吗。

第一, Apple 设备上的 NFC 功能虽然不是完全开放, 但是相当一部分接口还是有的:Apple Pay 对各个非接协议的模拟: FeliCa(ID/Suica/Octopus)/PBOC/Visa PayWave/Masterrcard/公交卡的 mifare classic设备自身模拟 NDEF tag, 比如公司内部, 一些学校(好像重庆实验有)充当门禁卡iPhone 7 及之后的设备在 iOS 11 可以读取 NDEF tag, iPhone 8/X 及之后的设备在 iOS 12 之后可以写入 NDEF tag, iPhone XS/XR 及之后的设备能在熄屏状态下读取 NDEF tag至于为什么禁止所谓的小区门禁卡模拟, 原因很简单:正常模拟 mifare classic 标签谁***改不可改动扇区按照 mifare classic 的标准, 默认出厂的 tag 的 0 扇区不可更改, 这里主要保存的是 ID 之类的数据. 而因为这个扇区不可更改, 只要登记每个标签卡的 ID, 就能实现门禁卡的功能. 相对, 只要能够模拟/修改标签的 0 扇区就能成为门禁卡.而 Android 本身 API 根本没有这种 break 标准的功能. 所以当初没这个功能的时候都是直接 hack 内核的 NFC 驱动实现的, 无非现在小米这样的厂商直接去改了驱动从而能实现这个功能的模拟...不过说实话用 ID 卡也算是中国特色, 复制卡的成本极低, 而很多物业会收几十甚至几百的制卡费, 然而理论上这玩意成本就几毛钱一个标签, 妥妥的暴力.如果要真的安全, 一方面我觉得小区门禁是个弱智玩意; 另外一方面用 ID 卡替代门禁钥匙意义也不是特别大, 老老实实多弄点大厦保安加强外来人员排查才是有效方法.

如果你是安卓用户,出门忘带小区门禁卡,没关系,手机NFC可以开门;坐地铁上班,发现实体卡的羊城通余额见底,不要紧,手机NFC可以充;外地出差去酒店开房,结果身份证落在家里了,不打紧,手机NFC可以证明。

既然手机NFC这么厉害,那为什么我的iPhone就不可以呢,难道苹果手机没有这项功能?

其实呢,iPhone也是有NFC的,只不过苹果没有全面开放这项功能罢了。

众所周知,安卓阵营引入NFC功能是在2010年,而苹果则是晚了4年,在2014年底才开始采用,即便如此,NFC在iPhone上也没有得到充分支持。

NFC硬件被添加到了iPhone 6和Apple Watch中,目的是为了实现苹果自己的无线支付解决方案Apple Pay,其他应用并不支持。

到了2016年,随着iPhone 7的发布,苹果才允许部分iPhone读取NFC标签,最后又花了三年时间,才在iOS 13上增加了NFC的编写功能。

这就反映了一个问题,iPhone卖这么贵,NFC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苹果为什么不全面开放这项功能呢?

限制NFC的开放,苹果找了个漂亮的借口

现在2019年马上就要结束了,然而iPhone和Apple Watch的NFC依然只能进行苹果支付。在国内,虽然iPhone钱包加入了北京和上海公交卡,但是其他地区并不支持。

这么多年过去了,苹果对NFC的态度让人不解。正当大家吐槽苹果封闭的时候,苹果官方给出了回应。

据外媒9to5mac报道,近日德国通过一项新法律强迫苹果开放NFC芯片。尽管法律条文上并没有提到苹果,但是条文内容有一句针对苹果Apple Pay的话,那就是“电子货币基础设施运营商应以合理的费用向竞争对手提供服务”。

上文有提到,从iPhone6和初代Apple Watch开始,苹果就将NFC芯片集成在了这两种设备中,并将NFC芯片完全锁定,只能用于Apple Pay。后来,苹果向部分第三方应用开放了NFC,但始终拒绝其他移动支付应用。

结果,苹果的这种做法已经被定义为一种反竞争行为。

苹果不对第三方支付应用开放NFC权限,有利于它维护自家支付工具的优势地位。appleinsider最新消息显示,Apple Pay的市场占有率突破36%,大约有22%的企业计划未来12个月内采用Apple Pay,而11%的企业预计在未来1到3年内支持Apple Pay。

苹果官方对此表示,开放NFC芯片会导致数据泄露,用户安全无法保证。

其实仔细想想,苹果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假设你的手机里通过Apple Pay绑定了很多银行卡、交通卡,结果被他人盗刷了。其次,当你用iPhone里的身份证时,发现被人远程利用了,你会怎么想?

ZDNet 报道称,黑客根据安卓最新曝光的漏洞,利用设备上的近场接触(NFC)功能,向受害者植入恶意软件。

按照苹果自己的说法,NFC权限不开放给第三方支付厂商,是出于保护用户隐私的考虑。从现实来看,iPhone等苹果设备在NFC功能的安全性上,的确要比更开放的安卓略胜一筹。

不过,从Apple Pay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快速增长的份额来看。在限制NFC开放上,苹果自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这很难不让人认为,苹果保护用户的说辞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真正目的是保持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并维持整个生态圈的优势。

苹果NFC的开放脚步在稍稍加快

话虽如此,苹果并没有在NFC上止步不前,而是以自身的理解慢慢推动该功能的发展。

iPhone上的NFC芯片与安卓机不同,该芯片由多个元器件组成,其中一部分是NFC控制机器,可以和其他NFC进行通讯。另一部分是安全元件,负责移动支付的加密工作。当用户使用Apple Pay进行支付时,外接设备需要同时访问NFC控制器和安全元件。但是如果只是用NFC读取标签,则只需访问NFC控制器。

苹果为了进一步发挥NFC的作用,苹果在iPhone 7系列的NFC中加入了对NDEF 标签的读取,同时在iOS 11更新中开放了Core NFC的框架给第三方开发者。第三方APP想要调用NFC还需要通过苹果的审核,所以用户数据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日版iPhone 7的Apple Pay加入了对(Suica)西瓜卡的支持,也就是说手机可以代替公交卡来使用。国内则是晚了一年,iPhone才开始支持上海和北京的公交卡。

苹果近些年一直想要在开放和安全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点,随着用户对NFC的需求的增加,苹果在最新的iOS 13上带来了NFC的编写功能。

同样是日版iPhone,目前已经支持扫描日本身份证信息。日本从2015年开始推出个人信息卡,也就是电子身份证。以前只有安卓手机可以使用该功能,iPhone在日本市场有着很高额的占有率,这对于日本用户来说分,非常不方便,现在iPhone NFC拓展出了更多使用场景,为用户带来了更多便利。

除日本外,现在英国用户可以使用iPhone的NFC功能读取个人护照数据。iPhone的NFC可以通过英国政府开发的Brexit APP,读取应用中的护照数据,以确认身份信息和申请英国居留权。

另外,苹果 Apple Pay 业务副总裁 Jennifer Bailey在拉斯维加斯 TRANSACT(移动支付技术)大会上宣布,iPhone将推出新的NFC功能。

只需要一个 NFC 贴纸就能触发 Apple Pay。无需下载应用程序,也不用POS机,用户只要将iPhone靠近商品的NFC贴条,即可进行支付。

不只是国外,国内iPhone也可以做到NFC支持。银联云闪付开通支持Apple pay服务,凡是iPhone7及以上机型(iOS 11及以上),都可以体此服务,iPhone用户在支付账单时,只需将手机靠近POS机,即可完成支付。

这些迹象表明,苹果这在努力做好NFC。在确保隐私安全的情况下,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小结

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在不涉及移动支付领域,苹果对NFC的开放程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但在核心支付部分,苹果想要掌握绝对的控制权,因为这样可以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

虽然苹果在NFC支付上严防死守,但是这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在国内,支付宝和微信才是主流,大家都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支付,而Apple Pay需要配套设备支持,这样商家投入的成本要比扫描支付高的多,其次苹果设备在国内不太高的市场占有率,也限制了Apple Pay进一步的普及。

综合来看,苹果对于NFC的态度与安卓不同,两者完全是不一样的思路。前者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相对保守,同时换来了用户的隐私安全,后者则是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牺牲了安全性。

这样一对比,你会更支持谁呢,

以上就是关于苹果手机不支持连接pos机,为什么苹果一直不开放 NFC 功能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苹果手机不支持连接pos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发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zjia.com/news/76846.html

你可能会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