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移动pos机办理,打通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闻资讯2  |   2023-05-25 14:58  |  投稿人:pos机之家

网上有很多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移动pos机办理,打通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移动pos机办理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内蒙古自治区移动pos机办理

内蒙古自治区移动pos机办理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广大农村牧区,改善农村牧区支付结算环境,打通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2014年3月份,自治区金融办启动了嘎查村“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并联合财政厅、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下发了《关于实施嘎查村“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起,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区11224个行政嘎查村每村设立一个“助农金融服务点”,为农牧民提供小额现金跨行取款、转账、缴费、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工程启动后,自治区金融办协同财政厅、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积极组织宣传,建立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合理把握进度,确保工程实现全覆盖目标。

截至目前,除附近有金融机构网点和无通信讯号的嘎查村外,全区共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11029个,提前半年实现了工程全覆盖目标。到今年6月末,通过“助农金融服务点”,完成助农取款52.36万笔,取款金额3.61亿元;完成转账交易75.26万笔,金额86.18亿元;累计代理缴费25.67万笔,金额1673万元,极大方便了农牧民生产生活,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服务和保障了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多措并举推动“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

制定补贴政策 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为调动金融机构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治区金融办从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补贴资金,对每个“助农金融服务点”予以2000元的补贴。两年累计安排补贴资金2205.8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各有关金融机构参与建设服务点的积极性。全区共有93家金融机构参与“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其中自治区90家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设网点9579个,农业银行建设网点581个,邮储银行建设网点816个,内蒙古银行建设网点53个。

明确建设标准

统一规范服务

以切实为民、便民、利民为原则,自治区金融办和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在嘎查村“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启动之初就制订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对建设标准、规划选点、组织实施、后续维护、资金补贴、惠民宣传等做了明确要求。每个服务点必须做到“五位一体”:悬挂“助农金融服务点”统一标识,便于对各服务点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张贴服务机具使用说明、操作流程、业务范围,方便服务人员和农牧民操作使用;配备一台支持办理跨行业务的POS机,确保不同银行卡均可获得金融支持;配备一台验钞机,防止假钞流入农牧民手中;配备一个保险柜,保障服务点资金存放安全。同时,要求各“助农金融服务点”须建在人群和资金流相对集中、信誉良好的农家小超市、卫生服务站、移动代办点中,确保服务点建成后良好运转。

开展实地调研

提高建设质量

为确保各“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质量,自治区金融办、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多次组成调研组先后赴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各盟市“助农金融服务点”的建设进度,并抽查部分旗县区“助农金融服务点”设备配置完整情况、机具使用情况,以及取款、转账、缴费等业务开展情况。同时,要求各级金融办、人民银行密切关注已投入使用的“助农金融服务点”的后期运转,防止出现机具损坏、闲置、丢失等风险。

合理把握进度

有效推进工作

为加快“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进度,自治区金融办、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联合向各盟市金融办、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嘎查村“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的通知》,对“工程”建设任务作了进一步细化部署,明确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限,推进工程全覆盖目标顺利完成。同时,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按季度召开“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通报会,总结建设经验,分享好的做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尽快完成。

优化覆盖范围

缩短服务半径

为推进“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落到实处,防止出现重设和虚设情况,保证工程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工程完成质量,根据通信网络和实际需求,经过认真排查,对“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嘎查村名单进行了调整,剔除了部分有金融机构网点和无通信网络的嘎查村,增加人口较集中、基础金融服务需求较大、距离城镇较远等需要增设服务点的嘎查村404个和林场牧场170个。通过对“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嘎查村名单的调整,有效避免了服务点盲目建设,实现“助农金融服务点”在嘎查村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加强宣传推介

发挥惠农作用

积极组织各金融机构加强宣传推广,强化业务培训,让操作人员既能熟练操作机具所有功能,也能向农牧民讲清助农服务机具的好处和收费标准,让农牧民放心消费、明白消费。同时,鼓励各盟市、旗县充分利用各类集会、活动进行集中宣传,在旅游点、纪念馆、农牧民节日聚集地开辟宣传长廊和墙体展板进行特色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微信等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增强农牧民对“助农金融服务点”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出助农金融服务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助农金融服务机具的使用率。同时,“助农金融服务点”也成为“送金融知识下乡”的宣传点,通过在服务点摆放金融知识、反假币、电子银行、贷款条件等宣传材料,让农牧民很方便地了解到相关金融知识及各项银行业务流程。

千方百计确保“助农金融服务点”更惠民

让利于民提高使用率

嘎查村“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启动之初,助农取款的手续费为8‰。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各金融机构积极制定优惠政策,不同程度降低实际取款费用,最终经人民银行批准,统一将助农取款手续费由原来的8‰调整为4‰,确保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如,陕坝农商行对首次安装机具的助农服务商户一次性补贴网络流量费100元,每月补贴运营费100元。河套农商行把助农取款手续费的分成收益全部返还给前来取款的农牧民。乌拉特农商行免除了农牧民金牛卡之间的转账手续费,并为每个服务商户赠送流量费60元,同时承诺在下一年的信贷安排上给予这些商户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倾斜政策。西乌珠穆沁农商行将分润方式由原来的发卡、银联、收单和服务点四方调整为全部补贴服务点。太仆寺旗农村商业银行针对“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后存在的风险问题,为建设服务点的商户夫妇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从根本上消除商户的后顾之忧。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在布放机具时向每个商户赠送SIM卡一张,并预存10个月的通讯费,解除商户担心无人办理业务还需承担机具通讯费的担忧,提高商户设点的积极性。

匹配补贴实现全覆盖

为进一步调动和提高金融机构“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积极性,部分地区在自治区补贴基础上,采取配套补贴政策,加大对建设服务点金融机构的补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西乌珠穆沁旗对在旗县以下苏木乡镇、嘎查村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的金融机构,每新增一台POS机一次性补贴500元,对开办流动银行的金融机构,一次性补贴2000元。

拓展功能助力乡村发展

借助“助农金融服务点”,银联商务内蒙古分公司专门为助农服务商户建立了“全卡万通三农店”网站和微信订阅号,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行情报价、特色农畜产品展示等综合性助农服务,打造全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支持农牧民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农产品,提升农村牧区发展活力,促进农村牧区加快发展。

突出区域特色确保金融普惠

为充分发挥“助农金融服务点”的便民惠农作用,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和实际需求,突出设点特色。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的“助农金融服务点”都悬挂了蒙汉双语业务流程和注意事项标牌,极大方便了群众取款和消费,受到当地农牧民的一致称赞。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印发蒙语版助农金融服务宣传资料,制作蒙语版宣传专题片,打造特色宣传,增强助农金融服务的亲和力,真正让农牧民享受到便利金融服务。

“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盟市尤其是牧区,地广人稀,导致部分“助农金融服务点”使用率偏低,业务量有待提高;二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农牧民对现代支付结算方式缺乏认同,对“助农金融服务点”的信任度有待提高;三是有些嘎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造成了建点金融机构后续维护的困难,并增加了成本。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十个全覆盖”

目前,“助农金融服务点”全覆盖这一项民生工程已经圆满完成,但是建立农村牧区金融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仍然还要继续。下一步以“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为契机,继续完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牧区金融服务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转变农牧民支付结算观念,建立农村牧区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打造自治区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板块,仍然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满足农牧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在发挥好“助农金融服务点”现有功能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服务功能,逐步将农牧民养老、医疗、水电等费用缴纳和农牧民信用信息收集、理财产品买卖等纳入服务范围,将“助农金融服务点”打造成集资金中转、金融知识普及、惠民政策传播、市场信息通报、农牧产品展示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金融助农服务点。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牧区的金融产品,创新涉农贷款抵押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牧区的金融扶贫力度,积极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农村牧区倾斜。

加强金融宣传培训,转变农牧民支付结算观念。

一是强化金融知识宣传培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微信等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让农牧民了解金融、掌握金融、运用金融,提升农牧民金融素养,增强农牧民金融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助农金融服务社会氛围。二是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宣传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意识,普及结算知识,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了解和熟悉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快捷性,有效转变农村传统结算观念,营造非现金结算的良好氛围。

以“助农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大力发展“互联网+”,推动金融普惠。

一是依托“助农金融服务点”,进一步升级拓展现有服务功能,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接,解决农牧民日常生活消费品“引进来”和农村牧区绿色鲜活产品“走出去”难题,促进自治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农牧民生活质量提高。二是鼓励各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农村牧区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拓宽普惠金融范围,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争取补贴,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定期抽查各“助农金融服务点”服务机具的后续运行情况,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解决。争取自治区对“助农金融服务点”后续管理和维护给予一定额度的经营费用补贴,确保已经投入使用的助农金融服务机具的持续运营,形成政府、金融机构合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

(自治区金融办供稿)

以上就是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移动pos机办理,打通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移动pos机办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发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zjia.com/newsone/57235.html

你可能会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