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与pos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

 新闻资讯2  |   2023-06-01 09:26  |  投稿人:pos机之家

网上有很多关于第三方支付与pos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第三方支付与pos机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第三方支付与pos机

第三方支付与pos机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众多网购达人司空见惯的常见事物,然而,它们却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金融业发展相融合的开始,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坚实基础。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的幕后英雄

中国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自1998年第一笔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完成后,网络购物在中国已经蔚然成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伴随着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等网络商场的兴起,网络购物已经取代大型生活超市、百货公司,成为现代人购物的首选。现代人只需要轻点鼠标,在各大网络商场所提供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并点击确定,就可以坐等自己选中的商品送上家门。这样的便捷和自由,是很多自命为逛街达人和购物狂人的女性朋友也无法抵挡的诱惑。

现实之中,很多以往的逛街狂人,早已摇身一变,转变为更为新潮的网购达人。得益于互联网购物的兴起,曾经的光棍节,11月11日,早已被众多网购企业打造成为网络购物的网购节。每年的11月11日前后,关于控制女友或者妻子网购消费的讨论,节后众多网购达人关于剁手族的调侃,媒体对于快递公司的爆仓的报道,更让人充分地领略了网络购物在现代生活中的巨大魅力。

2012年12月12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作为当时的中国首富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和稳坐国内互联网经济头把交椅的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即兴提出了一场亿元豪赌,而他们不惜重金所赌的对象只是到了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能否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中占据50%以上的份额。也正是这场世纪豪赌进一步让电子商务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很快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

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网络购物带来的便利,也见证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伴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以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虽然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中一直被忽视,却从来未停止过发展步伐。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利用支付宝在淘宝上购物,利用拉卡拉为家庭购电、购水,利用各种第三方支付平台给手机充话费,归还信用卡,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很大程度来说,第三方支付正是推动中国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中国网购兴旺发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正是中国互联网经济,或者准确地说,正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无名英雄。

第三方交易的规范化发展

201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与管理,先后七批颁布的25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史中必须铭记的事件。

然而,这个对于很多第三方支付厂商来说性命攸关的关键事件,却并没有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在第三方支付体系中,使用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最广的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都是第一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厂商。而其他关注到第三方支付的巨大价值的互联网巨头,在作出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的选择之后,也相对顺利地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比如百度旗下的百付宝、新浪旗下的新浪支付也都成为第七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互联网企业。

从某种程度来说,在网民的网购过程中,购物还是原来的那个网站,结算还是原有的结算体系,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只是在此背后的每一家第三方支付厂商不再在无法可依、无规可管的监管真空中运营,它们的头上多了一个制度的紧箍咒。互联网经济中的第三方支付已经被从制度上纳入了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必须像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一样,接受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这恰恰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经济开始向互联网金融跃进的关键一步。

被忽视的第三方支付

尽管网络购物中的第三方支付是至关重要的制度设计,在现代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中,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力量的崛起也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坚强柱石,然而,它却是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它不可能像余额宝、网络理财或者P2P网络借贷这样,...

当众多网民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场等一个个网络商场的打折促销刺激得肾上腺素加速分泌,激战“双11”之际;当汶川地震后,我们通过支付宝向灾区捐款,奉献爱心之际;当我们手持手机,使用打车软件呼叫出租车之际;当我们使用支付宝当面付款、使用快钱电子收款、使用众多网络结算软件向自己的网络理财账户进行资金划拨之际,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所有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具体、真实的交易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默默支持,从某种程度来说,第三方支付的飞速发展及规范运营恰恰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迈步奔向辉煌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从网络购物到第三方支付的兴起

网购交易背后的第三方支付

通常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其实就是一些为网络电子活动提供交易支持平台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当我们在一些互联网中进行网络购物、网络资金支付等交易时,为了规避由卖家的信用风险给买方造成的支付资金的损失,付款方往往把资金首先支付入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商业信誉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电子账户,由第三方支付企业通知收款方完成相关电子商务交易,经付款方确认后,再完成全部付款活动的交易方式。

对于经常进行网购活动的众多网购达人来说,这样的模式已经不新鲜了,可是对于一些很少参与互联网金融活动,甚至很少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来说,似乎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互联网经济交易的模式过于烦琐,非要在原来的买卖双方之间硬生生地插入一个第三方支付企业,原本一次就能完成的付款,非要分拆为付款给第三方支付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通知收款方完成交易,收款方完成交易,付款方确认付款,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式完成全部的付款工作等五个步骤,乍一看上去,把简单的网络付款活动复杂化了,根本不符合互联网经济的简单化、扁平化、自由化的基本特征。然而,这却是经过中外互联网经济多年的磨合而确立的、最适合现代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而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成为现代互联网经济乃至互联网金融中最为基础、也最为核心的组织机构。

网络购物与现实交易的巨大差异

真正熟悉网购的人其实是可以清楚地理解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网购过程中的意义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逛商场的时候,如果我们看中了某件商品,我们是很容易与卖家达成买卖意向的。只要我们掏出钱包,向卖家支付现金,或者在卖家的POS机上刷卡,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对于卖家的支付,然后,我们就可以携带我们刚刚购下的心仪的商品,和卖家说拜拜,继续我们的购物之旅,或者欢乐地踏上归家之路。在这整个过程中,最为艰难的过程,往往是挑选商品和讨价还价的过程。当我们达成交易意向之后,付款成为顺理成章的最为轻松的环节。然而,在网络购物过程中,一切都不一样。

在网络购物中,我们面前的电脑就像可以变出一切我们期待的物品的百宝箱,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海量的选择,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对于拥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是巨大的折磨,而对于天生购物狂的众多普通网民而言,网购所能够提供的自由度和选择面却是任何真实的购物中心都望尘莫及的。可是问题在于,在现实的逛街之中,我们可以亲眼看到真实的商品,亲手去触摸它的质地,通过试穿、试用、试吃来强化我们对于不同商品的真实感受,以此来帮助我们作出最为理智的购物选择。然而,在网购过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张张从各个角度反映商品品质的精美照片,照片固然美轮美奂,然而却美好得不那么真实。尽管很多购物网站都会提供此前购买同样商品的买家对商品或对卖家的信用评价与使用评价,但刷信用的潜规则的通行,使得我们对那些极尽赞美之词也同样缺乏足够的信赖。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固然有助于我们把全世界都尽收于小小的一张互联网中,极大地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地理距离,然而,“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另一端是不是一只狗”的网络游戏规则,却无法消除我们对于互联网另一端的人的怀疑。这种信任的缺失,其实正是阻碍很多互联网金融创新,以至于最为简单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的最大阻力。

早期的互联网经济困局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互联网经济兴起之前的网络购物?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后不久,邮购业务就逐渐在国内兴起,这也成为最早的摆脱地理距离的限制的远程经济交易的前身。到了2000年前后,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在美国的持续进展,在各国都吹起了互联网经济的巨大泡沫。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在遥远的东方,网络购物也逐渐产生并兴起。然而,阻碍这些早期的邮购业务或者网购业务的最大的障碍,仍然是横亘于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信任。由于早期的网购经济是由众多互联网经济先驱所推动,当时的游戏规则也是由它们所制定,因此,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当时的交易规则是倾向于保护卖家利益的。

在早期的网购交易模式中,当买家在早期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ue011bay或者国内的8848、易趣等早期的网络商场选中心仪的商品后,买家需要首先按卖家提供的地址或银行账号,通过邮局汇款或者银行汇款的方式,把相应的货款支付给卖家。当卖家确认收到货款后,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安排相关商品的发货,通过邮局再把商品邮寄给买方。在这一过程之中,买卖双方是直接达成交易意向并直接完成货款的结算工作,而邮局或银行只是充当完成货款的跨区域流动的金融中介的角色,来参与此时的网络经济交易。

很显然,在上述交易模式中,买方要仅仅根据他们在网络商城中看到的图片就作出是否汇款的决定,他根本不知道在互联网的另一端究竟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法商人,还是根本没有货源,只是虚构了一些交易信息,利用伪造的实物照片哄骗买方付款,企图骗取货款的骗子。

买方在付款的时候显然明白他可能会面临三种不一样的结局:一是他果然收到货了,货物也的确很好,他做了一笔性价比很高的聪明的交易;二是他还是收到货了,然而货物却并没有卖家在售货广告中所宣称的那么精美,尽管不那么称心,但至少他还能收到一份不那么适用的货物,不至于血本无归;而最悲惨的第三种结局则是,钱汇出后就如泥牛沉入大海,从此杳无音信,自己望眼欲穿地等待着自己已经付完款的商品,却根本不可能等到。在这样的网络购物交易中,买家丧失的不仅仅是自己选择与等待的时间成本和已经付汇出去的全部货款,还包括网络购物消费者对于网络卖家和电子商务的仅存的信任。显然,在这样的传统的网络购物模式中,买家的利益是根本得不到保障的,这也限制了早期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

尽管在上述传统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卖方的利益看上去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和保护,然而,由于极大地漠视了买方的利益诉求,导致网购市场难以扩张,反而又极大地限制了电子商务卖家的利润水平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可是,如果反过头来,政府规定,为了保护买家的利益,当客户在互联网商城选购商品、下了订单后,卖方必须先安排发货,等买方收到货确认无误后,再由买方完成付款行为,把相应的货款再给卖方通过邮局或银行汇过去,这样的可能会引发巨大的买方违约的信用风险的做法,则是众多电子商务卖家所不敢想象的。

另一个限制早期网购业务发展的因素就是物流体系建设的不足。那时的网购交易的送货基本都是通过邮局的包裹邮寄来实现,像现在我们熟悉的“四通一达”等众多的快递物流公司大多还没有创立,邮寄费用贵且不说,物流的速度还相当慢,一单网购业务从下单、汇款到卖家发货、邮局送货、买家收到货,正常的速度也得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时拖上几个月也毫不奇怪。也许你在夏初在网上看上一件漂亮的裙子,并立即下单买下,梦想着能够很快穿上新裙子在男友、老公、闺密等人面前臭美一下,结果等收到裙子时才发现,裙子固然很漂亮,只是几个月过去了,自己已经应该穿棉衣了,无奈只能把新裙子压在箱底,等待着下一个夏季的到来。这种痛苦的心情想必是很多喜欢网购的漂亮美眉所极为不愿意体验的。而对于一些吃货来说,当自己感觉饿了时,在网上购买了一箱牛奶,等到几个月后收到时才发现,牛奶已经不是过期的问题了,都快变成酸奶了。这种把牛奶等成酸奶的惩罚,对于众多吃货而言,也是完全可以被评入“十大酷刑”之列的。在这样的物流效率和巨大的卖家违约风险下,电子商务在中国产生的前十年间一直固步不前,难以实现突破,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以想象,由于在早期的电子商务中,买方必须承担卖方违约的信用风险,如果网络交易的价格与现实市场相差不多,根本不会有人选择进行网购,这就逼迫电子商务卖家必须不断地压低自己网络销售的价格水平,进而挤压自己的利润空间。这反而产生了金融学上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

就好像我们在日常生活的购物过程中,如果你口袋中同时拥有多张新币和旧币,那么在买东西付款时,你往往更倾向于保留新币,而选择尽早把那些品相不好的旧币使用出去,这其实就是最为简单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在早期电子商务过程中,市场的发展逼迫卖家不断地压低销售的商品的价格,而正规的商家显然是无力承担这种持续的降价销售的,它们只能被迫选择退出网络经济,而对于众多活跃于互联网中的骗子而言,他们可是不吝于报出令买方心动的跌破地板价的地狱价的。于是,一场大浪淘沙之后,真正合法经营的正规商人大多忍痛选择退出互联网经济,而留在早期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大多是些指望骗一把、捞一笔就走的骗子们。这又进一步加大了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风险,迫使卖方必须进一步压低价格吸引顾客。可以说,早期的以保护卖家利益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模式恰恰使得中国的电子商务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如果不能打破这样的运营机制,互联网经济,更不用说今日繁荣的互联网金融,就将被直接扼杀于摇篮之中,根本不可能得到成长的机会。

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的创新机制

支付宝的推出

2004年12月,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向众多中国网民推出了支付宝(Alipay),这也圆满地解决了此前国内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从而推动了此后中国电子商务的爆棚式发展。正是基于支付宝的成功,马云在2005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最早提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以及支持这一概念的支付宝的运作经验,开始风靡全国的电子商务领域,并直接推动了全球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

得益于支付宝的成功,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早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一面旗帜,而马云更是被众多中国网民誉为中国的乔布斯,淘宝和支付宝也成为马云手中堪比iPod和iPhone的两大终极法宝。

至于支付宝的运作流程,想必不用作者多说了。在网购已经极度普及的今天,特别是对于很多年轻朋友而言,没有过网购经历,特别是没有过在淘宝上购物经历的并不太多。对于曾经亲自体验过淘宝购物的很多朋友而言,支付宝似乎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永远无法被漠视的伟大的发明。

今天在淘宝上选购商品时,我们可以用我们存入支付宝账户或者余额宝账户里的自有资金,或者使用关联在支付宝上的某张借记卡或者信用卡中的资金进行支付。只是支付的资金并不是直接划拨给卖家,而是冻结在自己的支付宝账户中,当买家完成支付后,支付宝将于第一时间通知卖家发货。而买家收到货后再向支付宝确认付款,由支付宝完成对卖家的付款交易。

支付宝中的信用机制

传统的网络购物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买卖双方都难以方便、节约地确定交易对手的信誉状况,都担心对手的违约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一问题也导致电子商务市场难以得到壮大和发展。

在传统的经济交易乃至网络购物模式中,每一个参与市场交易的交易者都必须自己承担调查了解交易对手的信誉水平的责任。在人性本恶的基本假定下,交易者总是担心自己由于遭遇经济欺诈而面临损失。可是,如果每一笔交易都得聘请私家侦探去调查了解交易对手的基本情况,这样的附加成本是一般的交易者所根本无法承担的。

对于当面钱货两清的面对面交易而言,完全可以在交易的同时进行钱货的检查与复核工作,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查交易对手信誉的成本。然而,网络交易的基本特质就在于交易双方在地理位置上是分隔的,如果为了控制信用风险而选择网络交易、当面交割,又完全违背了网络交易的便捷、自由的基本特性。

支付宝的伟大就在于,它充当一个任何交易者都足可信赖的交易中介而参与到网络交易中,由它扮演交易资金结算的中间人。而当马云创造性地设计出支付宝之后,每一个参与网络购物的经济主体所面对的交易对手,已经不再是其他经济主体,而是统一面对着支付宝。其他市场主体的信誉对于经济交易已经不再重要,只要所有参与电子商务的经济主体都信得过支付宝,愿意把钱先存放在支付宝中,并由它负担最终的付款责任,那么买卖双方都可以放心地进行交易了。买方知道,自己付款后,如果卖家没有发货,或者货不对路,自己完全可以向支付宝索回货款,也就不会遭受损失。而卖家也同样知道,只要自己按合同约定发了货,就可以向支付宝索要货款,哪怕买家要抵赖,企图要回货款,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赖账也是无法得逞的。

支付宝背后的巨大收益

对于马云来说,他的聪明之处不仅仅在于通过设计出支付宝,消除了在淘宝上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易者对于交易对手的信誉的顾虑,而且获得了很多至关重要的好处。通过设计出支付宝,马云开始掌握了所有在淘宝上购物,甚至后来所有利用支付宝平台从事网络支付活动的结算渠道。这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我们可以想象,在网络商业领域,商品与服务的供应方和需求方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团体。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早期,由于不能有效地消除它们之间的信用征信的成本,导致这两个团体被严格地分隔开了,从而限制了它们之间的合理的经济往来和经济活动。支付宝的出现就好像在这两个团体之间修建了一条道路,从此,商品和劳务都可以从这条康庄大道上顺利通过。

要想富,先修路。当大量经济交易都通过支付宝这条大路进行结算之后,掌握支付宝这条道路的运营权的马云当然也就能赚得盆满钵盈了。当然,免费、共享的互联网思想很难接受像征收过路费这样的简单的收费模式,但是拥有巨大物流规模的高速公司的马云也完全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收益。可能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在支付宝的支持下,淘宝迅速壮大以后,马云从众多淘宝卖家处获得的各项管理费收益。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每天沉淀在支付宝中的巨额资金的收益。

根据支付宝的运作流程,当买家在淘宝上选定货物、完成结算之后,钱款是先打入支付宝的,而只有等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后,支付宝才会把这笔货款交付给卖家。而无论是卖家的发货,还是货物在途的物流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也意味着每一笔淘宝的交易款项通常至少都得在支付宝的账户中沉积2~3天。

截至2012年12月,支付宝的注册账户已经超过8亿,日交易额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1亿零580万笔。2013年的“双11”天猫购物狂欢节,支付宝的成交额更是创造了350.19亿元的新纪录。而仅仅2014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半年的总营业额就已经接近10000亿元的天文数字。可以想象,如此巨额的资金沉积在支付宝中,可以为马云创造多大的经济价值。且不说其他,光是按当前余额宝的收益水平,每天支付宝节约的利息支付就达数百万元之巨。这样巨额的资金,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甚至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而言,都是无法忽视的力量。

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像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体系已经不再满足于充当网络购物的信用保证的中介的角色,像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网络理财投资、在线支付等其他功能也开始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它所创造的市场价值更是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持续膨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马云的支付宝之后,国内的其他电子商务巨头也纷纷模仿支付宝建立起了多个网络购物资金结算体系,但是无论腾讯的财付通,抑或京东商城的在线快捷支付,都无法与最早进入网购第三方结算体系的支付宝相媲美,这恰恰反映了支付宝利用它的先入为主的先发优势,巩固并发展了它在国内第三方支付领域的领导地位。但是,众多第三方结算体系的建立,更为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乃至此后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移动支付的兴起

可能很多人难以想象,计算机在刚刚研制的时候,足足需要三个大房间来容纳其庞大的身躯。得益于苹果和IBM的创新思维,计算机从当初只能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庞然大物,开始以个人计算机(PC)的角色,进入寻常百姓人家。更没有人想到的是,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来,仅仅二十多年,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从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士才有可能接受到的高精尖端科技,转变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我们每一个人手中的手机早已变为一台台功能极为强大的计算机。借助于3G甚至4G网络的建设,现代的我们已经可以利用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执行几乎所有台式计算机可以执行的任务。通过手机通信网络,我们可以阅读新闻、处理文件、进行邮件沟通、在线聊天,通过一个个设计精妙的APP程序,我们可以从事很多娱乐活动,或者获得众多的在线网络信息服务。借助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也渴望利用手机从事更多的经济活动,以此摆脱对于传统的PC硬件的约束,而移动支付恰恰是手机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传统的经济交易中,我们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现金或者银行卡,通过当面交易或者金融体系统一结算交易完成资金的结算,交易过程烦琐,而且通常会受到地理位置或者硬件设施的极大限制。而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使得人们可以使用一些移动终端,摆脱地理与硬件设施的限制,便捷地实现无接触的电子支付,不但方便了我们的支付活动,而且极大地降低了资金结算的成本。

2007年,美国的Square公司最早开始了移动支付的尝试,通过手机APP、E\ue011mail、手机信用卡读卡器等多种途径尝试利用手机进行资金的结算与支付,最早揭开了移动支付的面纱。短短几年时间,移动支付之风也刮入中国,以拉卡拉为代表的手机刷卡技术,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移动支付的中国模式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兴起也同样伴随着激烈的对市场的门派之争。2009年中国移动最早研发了2.4GHz技术标准,此后,中国银联又推出了13.56MHz技术标准。为了争取更多的消费者支持,两种技术标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这也推动了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12月正式发布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对中国的移动支付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

2014年以来,伴随着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大打车软件的市场补贴之争,对于手机移动支付市场氛围的普及和移动支付客户的追求的争夺也进入白热化。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烧钱大战背后,更是一场移动支付市场的激烈争夺。利用手机APP进行在线资金结算与支付也蔚然成风,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初见端倪。

尽管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的技术原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然而,二者都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众多互联网巨头在第三方支付话语权领域的厮杀,还是对于移动支付体系的争夺,都反映了它们对于互联网技术未来的开发和应用的提前预判,移动支付也由此成为未来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领域。

以上就是关于第三方支付与pos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第三方支付与pos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发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zjia.com/newsone/61269.html

你可能会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