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深圳通pos机,支付标准的中外之争 手机钱包能否用上深圳技术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深圳通pos机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深圳通pos机
深圳通pos机
刷手机,坐地铁。手机深圳通卡采用的是由深圳自主研发的RCC技术。 (资料照片)
深圳商报记者 刘双
手机将成为未来的钱包,这一点毫无疑问。
手机钱包采用什么支付标准,消费者未必关心,但标准之于国家信息、金融安全的重要意义无法轻视。2012年底之前,中国使用的移动支付标准主要有两个,之后金融主管部门将国外的NFC(近场通信)技术确定为金融移动支付标准,我国自主研发的RCC(限域通信)技术因此面临出局的尴尬。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麦庆泉联名深圳代表呼吁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移动支付标准确立问题,给深企自主创新的RCC技术一个发展机会。近期,工信部就通信行业国家标准制订公布征求意见稿,RCC技术又一次回归大众视线。与此同时,新上市的iPhone6也采用了NFC,这使得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又成关注点。
移动支付标准纷争再起,这一次,深圳技术能否力挽狂澜?
编辑: 黄淳
支付标准的中外之争
移动支付标准之争由来已久。
一个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CC(2.45GHz)技术。2004年,深圳企业国民技术开始对该技术进行研究,并于2008年推出首批2.45GHz手机支付产品。三大运营商先后制订了各自的2.45GHz手机支付企业标准,并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实际应用。
一个是由索尼、诺基亚、飞利浦等国外企业制定的NFC(13.56MHz)技术。该技术制订于2003年,四年后获得欧盟委员会及信息社会技术项目的共同投资,产业链相对成熟。
两项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竞争态势,直到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正式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被认为是向NFC标准靠拢的重要信号。随后,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也采用了NFC技术。至此,这场标准之争以NFC的胜出而暂告结束。
RCC黯然出局,各界对国产RCC技术的声援却从未停止。
“这不仅是为深圳企业呼吁,还是在为深圳标准呼吁。从国家层面,我们在标准问题上不能总是被动,而要主动。”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麦庆泉此前接受深圳商报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在标准问题上吃尽了苦头,这次不能再在标准必须技术上犯错。麦庆泉建议在国内实行双标准运行,让金融系统的POS机同时支持NFC和RCC技术,使国内外两种技术以市场实践来决定发展方向。
深圳技术获“特赦令”
峰回路转。就在深圳代表联名呼吁的几个月后,RCC这项深圳企业自主研发的支付标准获得“特赦令”。
8月27日,工信部就《基于13.56MHz和2.45GHz双频技术的非接触式销售点(POS)射频接口技术要求》征求意见,成为工信部互联互通标准基于13.56MHz和2.45GHz双频技术的首个立项标准。
昨日,深圳市通信学会秘书长李银松接受深圳商报采访表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达,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参与国际博弈,是应该着手去做的事情。
“尽管只是征求意见稿,但代表RCC技术向国家标准迈进了重要一步。”昨日,RCC主导者国民技术相关人士向深圳商报表示,双频POS技术得到采用,将推动RCC手机支付技术商用环境的建设。
据了解,RCC技术于2010年率先在上海世博会应用“世博通”,深圳市2011年推出的“手机深圳通”已拥有140万用户,国内哈尔滨、青岛、包头、绵阳等城市在借鉴深圳模式,国际上阿塞拜疆、印尼等国在推广手机钱包上选择这一技术。
实际上,RCC技术已经在向金融领域拓展。上述国民技术相关人士告诉深圳商报记者,9月初,全国第一张加载金融信息的RCC手机支付卡已在海南推出,这意味着RCC移动支付标准在金融领域取得了突破。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相关战略已经提升到国家层面,工信部“重拾”自主研发RCC标准或有这方面的考量。
能否重回标准制高点?
在此之前,RCC技术标准的出局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该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不成熟,二是国际互通互联存在障碍。但在国民技术总经理孙迎彤看来,相关部门的担心并不存在。
他于两会期间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表示,技术成熟度上,RCC技术经过了工信部、上海市、深圳市、电子科技大学组织的多次论证及检测,在实践中也经过了数百万用户数亿笔消费的实践验证,其先进性、安全性、适用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至于互联互通问题,孙迎彤直言这是双向选择阶段,因为我们既需要与国外接轨,国外也需要与我们接轨。在他看来,全球移动支付尚处初步发展阶段,中国是手机用户大国,具备引领世界的机遇。
李银松对此分析指出,NFC作为国际主流标准发展在先,国内不少企业已参与其中,其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相较而言,国产标准RCC商用环境配套还有待成熟。工信部此次牵头发布两个标准互联互通,将对移动支付在线交易体系的设备商、卡商带来更换POS机、手机及电信卡、金融卡的巨大商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RCC技术还有市场机会。而且,RCC+NFC的技术互补,将使得近场支付应用面更宽。”
抓住消费者才能笑到最后
“无论何种技术,最终能够把握住消费者支付需求的,才可能笑到最后。”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外两种标准何去何从,最终还应以市场实践来决定发展方向。
一位接近运营商的专业人士对深圳商报记者表示,移动支付主体众多,涉及到金融、通信、支付等诸多行业,他们选用哪个标准,归根结底由产业环境来支撑。目前的情况是,中国银联已在全国大范围铺设和改造“闪付”终端,闪付和NFC使用的是同一频率。而若要使用RCC标准,就得同期铺设读卡设备,使用一处布局一处,产业成熟度明显落后。
该业内人士透露,拥有海量用户的中国移动曾是RCC技术的拥护者,并在深圳大规模发行基于RCC技术的手机深圳通卡,该卡已经发行70多万张,均采用RCC技术。但后来,中国移动全面向NFC倾斜,去年正式推出中国移动手机钱包,采用的就是NFC技术。
“对已有的70万RCC手机深圳通用户,中国移动仍然提供业务和服务。未来,这些用户是继续沿用老产品,还是选择新推出的NFC产品,还得看用户的选择。”该业内人士说。
在李银松看来,移动支付市场巨大的潜力毋庸置疑,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支付标准,RCC技术从国家层面,不仅仅是技术的博弈,也是国家利益的博弈。因此,国产技术唯有主动应对挑战,才能在国际产业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步加大我国的话语权,建立新的国际权益分配平衡。
以上就是关于深圳通pos机,支付标准的中外之争 手机钱包能否用上深圳技术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深圳通pos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