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民生pos机积分调整,这些形式主义该改改了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民生pos机积分调整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民生pos机积分调整
有的地方政务App考核登录率,
要求每天上线“打卡”,
搞得村干部上厕所都在“刷积分”、
填数据;
有的政务App问题反馈功能形同虚设,
上报的问题无人响应,
理想中的“快速路”实际成了“断头路”;
还有的技术能力跟不上,
App操作繁琐、后台臃肿、界面卡顿,
基层干部好不容易完成了信息录入,
频繁闪退又得重来
……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
“互联网政务”在一些地方
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增加好评,
反而走样跑偏,
空耗行政资源,徒增基层负担,
沦为又一种形式主义。
政务App多到眼花缭乱
“手机内存都快不够用了”
一名村干部回忆,去年当地搞建设领域相关问题排查,要求限时入户登记信息,并拍照录入App。结果App后台崩溃,到后半夜才能正常操作。“村里网络信号不好,我们就集体住进镇上宾馆,每天守到凌晨三四点搞信息录入。”
当前一些地方政务App泛滥,成为干部新负担。“河长、林长、田长、路长App各一个,禁毒、科普学习打卡忙不赢,还有应急、人社、环保、自建房排查都要求安装……”中部某县一名村书记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满屏的政务App,“几乎每个部门、每项职能都在推App,手机内存都快不够用了。”
政务App多了,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不仅没有因智能化工具减负,反而因此苦不堪言。
警惕形式主义升级变异前些年,一些地方“填表到崩溃、开会到流泪”的形式主义,备受干部诟病。经过中央自上而下的减负和整治,文山会海、填表太多的形式主义现象大大减少。
如今,政务APP悄然冒头,令基层干部叫苦连连,颇有成为形式主义的新表现的趋势——不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是为了堆砌工作成绩;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消耗于诸如登录率、使用量、问题上报数的达标甚至评比上,势必会耽误其他一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的推进。这对地方的行政效能、对百姓的切身利益来说,都不是好事。
面对政务APP可能引发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坚决防止形式主义问题借助信息化手段升级变异。
一方面,应该致力于加快相关政务APP的优化整合,对于缺乏实用价值的予以去除,确有保留必要的也应整合功能、减少数量,实现政务资源的共建共享。
另一方面,要改变政务APP的考核理念和方式,由“重量”转为“重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应积极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把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作为考评基层工作的重要指标,进而基层干部在更多实事上尽职履责,贡献作为。
实质还是政绩观错位,
责任心缺失!
流于形式、困在指尖,一些政务App不受待见,实质还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共职能部门提供更多优质的政务App是必然要求。是“数字政务”还是“数字形式”,是“智慧城市”还是“智能官僚”,群众一用就一清二楚。
所以,对于政务App的评价考核绝不能是唯数据的“互联网思维”,而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变“屏上干”到“实地办”,从“绑在手机上”到“忙在点子上”,多到田间地头问一问干部群众所使用的App、小程序、公众号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有没有把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以“实”字为评价标尺,引领电子政务的设计思路、建设方式、评价机制,才能压缩各种虚头巴脑“作秀”的空间,打破“基层减负年年喊,形式主义年年新”的循环。
群众办事渠道有网上网下之别,为人民服务责任无线上线下之分。推开门、迈开腿,到基层中去了解“痛点”“痒点”“兴奋点”,让政务App真正成为推动实际工作的有效辅助工具,才能点燃更多基层干部办事创业的激情,为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半月谈、北京日报、工人日报、央视网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以上就是关于民生pos机积分调整,这些形式主义该改改了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民生pos机积分调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