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聚合宝pos机,「实务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聚合支付收单业务思考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聚合宝pos机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聚合宝pos机
聚合宝pos机
作者 | 张天宇 李洁 文雅 李志昱 供职于中国银联重庆分公司
责任编辑 | 葛辛晶
2014年后,移动支付迅猛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覆盖各行业场景,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线城市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三方支付方式发生势不可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维护当地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无论从商户服务还是获取客户,都应该是移动支付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员。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然后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收单业务进行战略矩阵分析,并针对该项业务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01 城市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发展背景
移动支付概述及聚合支付发展。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通信网络或使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交互,使资金从支付方向受让方转移的支付行为。2014年起,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产品针对C端的海量资源投入推动用户养成条码支付习惯,移动支付业务迎来爆发式发展。2016年以来,移动支付产品快速迭代且被大范围推广,收单机构及外包纷纷入局,移动支付规模爆发式增涨。2017年下半年中国银联推出“云闪付”App,同时人民银行陆续出台移动支付监管政策,严查“二清”,整体行业发展走向健康合规(表1)。
表1 移动支付发展历程
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移动支付第一大市场,在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交易规模、渗透率等方面都处于大幅领先地位。截至2019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超9亿,移动支付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即在过去三个月内使用过的比例)高达92.4%。线下扫码交易支付规模从2017年一季度0.62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二季度8万亿元,短短两年半时间增长超过了12倍。移动支付早已不再简单的是促成交易的手段,而成为推动政务民生、公共交通、餐饮医疗、住宿零售等行业发展的促动器和催化剂(图1)。
图1 移动支付对众多行业发展影响
随着线下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以及支付产品日趋多样化且零散化,提供支付方式一体化整合服务的聚合支付迎来发展机遇,成为线下商户“宠儿”,急剧增长的C端用户需求也倒逼整体支付行业向互联互通的聚合支付模式转变,满足多元化用户、商户、收付款方式,解决支付各种碎片化问题(图2)。
图2 聚合支付行业的商业模式
现阶段聚合支付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整体交易规模大,发展快。得益于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聚合支付行业迎来了“新一春”。2014年,聚合支付规模只有1000亿元。而2019年,聚合支付规模预计超过40万亿元。相比于2014年,聚合支付市场交易规已经翻了数翻,在未来也极具潜力(图3)。
图3 聚合支付行业交易规模
二是多场景渗透。聚合支付聚焦地铁、公交、停车、校园等多个垂直领域,不断扩大场景适用性。各个城市从不同领域发展聚合支付,促进聚合支付更好地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为民众提供便利。
三是整体趋向严监管。伴随着人民银行217、281、296等规范性监管文件和针对聚合支付的85号文件等,聚合支付行业逐渐合规,市场规范,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各种乱象得到遏制(表2)。
表2 监管之下聚合支付行业的合规变化
四是增值业务及其他服务。聚合收单业务由单纯的功能性服务向以聚合支付业务为主体的融合会员管理与营销、经营数据分析、金融服务、财务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方向发展。餐饮行业是聚合支付服务商拓展的重点,也是创新产品产生的沃土,以餐饮行业为例,聚合支付服务商可以从支付入手,沉淀餐饮商户的日常交易数据,成为餐饮商户的数据中台,连接其前、后台。在帮助餐饮商户完成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聚合支付服务商除了为餐饮商户提供便捷的收银解决方案之外,还为餐饮商户提供了包含线上外卖、线下自助点餐、后厨管理等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五是目标城市和目标用户下沉。聚合支付自2016年兴起,经过两三年的竞争与发展,一、二线城市聚合支付市场逐渐饱和。随着第三方移动支付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扩张,聚合支付企业逐渐布局三、四线城市及区县市场。
行业商户侧聚合支付需求分析。2018年中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规模超过7000万户,在移动支付的线下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用户和消费者可在更多的场景享受到移动支付产品为生活消费带来便利和优惠的同时,不同行业的商户在移动支付时代对聚合收单服务方的需求也在悄然变化。
据艾瑞咨询报告,商户对于提供的聚合收单服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
第一,支付产品支持情况。65%的受访商户关注聚合支付服务商是否提供聚合了市面上大部分支付产品的解决方案,该选项也是占比最高的选项。除了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的二维码外,受理终端或聚合码能否全面支持“云闪付”App、银行App、京东支付、苏宁支付、ApplePay等也是商家关注的点。
第二,费率。完成一笔移动交易商户的交易费率是触及商户利益的最直接因素。关于费率,人民银行采取多项规定杜绝乱象,陆续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等,用以规范聚合支付市场,减少“灰色产业链”。2018年末,微信支付官方也发布了《关于抵制“零费率”、维护服务商市场健康发展的倡议书》,明确表明将严肃处理服务商通过零费率和低费率来拓展市场,排挤同行的行为,避免“劣币驱除良币”。
第三,使用便捷情况。关注使用便携情况的商户占比为39.8%,其中“便携”包括但不限于:支付收单产品是否可以方便携带?是否小型轻量?是否能简化收银人员的工作?是否方便对账?是否与MIS系统打通?是否可以在无人情况下完成支付?是否存在支付限额?聚合支付服务商必须提供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支付工具。
第四,品牌声誉。关注品牌声誉的商户占比为39.3%,他们倾向于品牌知名度高、服务完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支付服务机构。由于支付业务涉及资金清算、设备采购、现金流、信息管理等小微企业运转的关键因素,明星机构和国家队形象对业务拓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强。
第五,增值服务提供。有85.4%的受访商户表示关注聚合收单服务机构的增值服务提供情况,最关注的增值服务类型为营销类服务,占比36.8%;关注排名2-5位的增值服务类型为财务管理类、进销存管理类、广告服务类、会员管理类,分别占比为35.2%、27.4%,26.4%,25.1%。众多小微商户对于营销、财务管理等服务具有使用需求,但受限于经营体量难以开发相关业务系统或寻找合适业务渠道,希望聚合服务商借助资源优势解决代发工资、资金托管、代运营等业务需求。
现阶段,众多行业商户如餐饮、交通、电商、医疗等对于支付业务的诉求已早从提供简单的资金转接清算的受理渠道转变为更精细化的的行业数字运营解决方案。
2019年起,微信支付利用小程序标准构架的形式为许多线下餐饮行业,如喜茶提供了在线排号点餐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用户端的消费体验,减少了排队时间,又增加了商户的产能效率和规模,并将支付方式与微信牢牢相结合。同时微信借助其庞大的社交用户量,对生活服务、零售、餐饮、交通、医疗、民生等场景开放了商户平台,通过接入小程序的模式来满足了商户端数字化经营的需求。支付宝、京东等将自有的电商平台作为硬核场景,其入驻的商户不乏有小微商户和个体户,对于这些商户而言融资成本高,资金周转周期过长,难以形成一个连续的经营周期。支付宝、京东为了维护自身的硬核场景,利用其自身具备的订单、物流系统以及大数据优势,为小微商户提供一系列的快速融资政策如京东京保贝、京小贷,针对商户构造完备的供应链业态,同时对用户端提供类信用卡的金融消费产品如支付宝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利用偏金融的工具为商户端提供运营解决方案加强用户端的黏性(图4)。
图4 聚合支付行业的商业模式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下各场景交易规模骤降,除电商、超市以外的场景交易量大幅度缩水,但同时也应景而生出一系列的核心场景,如直播、餐饮线上外卖等。各方机构也同时在向线上行业进军,为线下商户提供更全面的线上行业解决方案。
城市商业银行移动支付发展概况。商业银行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价值贡献不断加强,已然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在用户、场景以及支付通道上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规模化的发展,不同的银行由于受众群体和用户规模不同,移动支付发展也各有千秋。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相较国有大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借助先天属地特征,在本地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上具备后来居上的势头(表3)。
表3 聚合支付不同参与者的优势
从城商行聚合支付主要产品入手,可大致分为四种模式:
一是立牌二维码。以聚合了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二维码的立牌或桌贴为代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投入小、见效快;缺点是易于被替换。
二是用智能POS、扫码枪、扫码盒子或收银机,一般带有简单行业解决方案。有一定的机具成本和系统成本投入,虽有少量区域银行使用,但市场上主要还是以美团、收钱吧、银联商务等三方机构投放的机具为主。优点是对管理规范、形象较好的商户是必备的硬件,并且安装后不会轻易更换。如水果店、便利店、蛋糕店等流水量较大的商户。缺点是有一定机具投入和系统投入。
三是行业解决方案收单。如旅游景区、大型商超、连锁、智慧停车等,从系统嵌入,进ERP或者和硬件联动(如旅游景区的闸机改造等)。优点是一旦进入,其他对手就很难更换。缺点是投入大。
四是垂直领域行业解决方案的收单。如交通行业、医院、社保等,需要做大型的系统建设和硬件投入。这类模式一旦进入行业便会产生巨大的“刚需”流量,对后期的流量变现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必须要有很强的政府资源和经济实力。因为成本上有较大的系统和机具投入,在投入之前会评估其是否具有其他收入来源弥补投入损失。
从现阶段情况分析,城商行聚合支付发展相较其他机构,如非银行支付机构(以钱袋宝为例)、大型国有银行(以工银e支付为例)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是发卡量和用户体量小,发展受限难以形成规模体系。重庆银行2019年新增发卡量仅占招商银行12%,用户体量小,新增用户有限,更多的营销费用都用于单笔投入过高的存量用户经营,难以将营销资源转换为用户资源;重庆三峡银行暂未发行信用卡,用户群体仅为储蓄用户,在更多的消费场景上竞争力较弱。同时国有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形成的品牌影响力较强,如招商银行周三五折、交通银行的“最红星期五”,地方城市商业银行难以营造独有品牌效应。
二是商户端合作受限。虽然城市商业银行与本地重点商户合作更为密切,但受限于体量和用户规模,与较强势的全国大型连锁商户(如星巴克等)难以达成合作,同时在校园、医院等优质场景中的竞争力不如国有大型银行,难以掌握优质商户资源和硬核场景。
三是业务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移动支付业务的创新能力仅停留在产品功能的延续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升级,主动创新能力不够,专业的技术性人才较紧缺,产品创新更多依靠金融科技公司,更多表现在被动的、追随市场需求、追随改良式创新,缺乏主动、引领市场需求的颠覆式创新,故在移动支付产品上未能很好的结合非金融行业资源,移动支付产品涉及领域较浅,难以形成成熟的自主业态。
以上就是关于聚合宝pos机,「实务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聚合支付收单业务思考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聚合宝pos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