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pos机传说模式,Eleven 便利店的经营之道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pos机传说模式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pos机传说模式
pos机传说模式
即使你讨厌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那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脆弱的心灵就能得到锤炼,你的人格就能得到提升,你就能抓住幸福人生的契机。——稻盛和夫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去的一个地方就是便利店,这些便利店遍布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北京地铁首条线路于1971年1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但是直到2021年才首次引入了便利店,真是太漫长了。
可以说便利店的鼻祖是7-Eleven,近几年包括:罗森、便利蜂、京东、多点、D+、京轻等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大家日常生活中的视野,不得不说在零售这个红海市场中,各大竞争者都想大展宏图一番。
铃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学——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是一本关于零售,关于便利店,关于7-Eleven的一本小书。书虽然很薄但是内容却十分充实,几乎提到了关于零售的一切:选址、订货、销售、物流、管理······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一片反对声中创造出零售界的新纪录。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对零售行业有个大致的了解。
01.
零售连锁之密集型选址战略《零售的哲学》:在一定区域内,提高“7-Eleven”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而认知度又与消费者的信任度挂钩,能促进消费的意愿。
广告和促销宣传更见成效。店铺如果集中在同一区域,不仅能有效节约物流、人工成本,投放一次促销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也变得事半功倍。
这里我理解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我们周边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如果有好几家7-Eleven便利店,那么按照心理学里的线性递推规律,我们就会想当然认为这是一个大品牌,大连锁便利店,值得信赖,相对周边仅有一家的其它品牌店来说,更愿意去7-Eleven消费。
其实跟超市卖的某个品牌的洗衣粉、洗漱用品等也类似,假设某个货架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几袋甚至十几袋不同牌子的洗衣粉、洗漱用品都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那么对消费者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作为消费者就会认为这家品牌是个大牌子,产品众多,值得信赖。
《零售的哲学》:当店铺集中在一定范围时,店与店之间的较短的距离能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
物流和配送的效率直接跟商品的新鲜度、单店的成本、区域调度便利性等直接挂钩。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单个加盟店和母公司的利润,所以物流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沃尔玛、EMS等都把物流仓储作为运营的重中之重。
很多连锁零售企业一开始都希望野蛮扩张,不断地铺设新店,把开店数作为年终KPI进行考核,这种到处撒网其实并不可取,相比分散的“点”,连锁店更应以“面”的方式覆盖,在地理位置上毗邻现有的门店呈网状扩展。
比如我接触到的学生的辅导机构,很多都把握了这一精髓,会把门店开在若干小区学校周边,每个门店之间距离不算太远,一方面方便老师在门店之间的交叉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家长根据自己的距离、时间等因素在不同门店之间交叉上课。
同时,密集选址战略自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共同配送”,虽然便利店很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因为小,不可能囤积大量货品,又因为“便利”就需要各种产品齐全,如果每样产品或者每种品牌都需要厂家送货或者自己去各厂家进货,这个成本就是很夸张的。7-Eleven在开店初期就通过不懈努力跟生产厂家、供应商三方互相合作,集中原本相对分散的配送路径进行不同品牌和公司的产品混合送货,从而形成了合理化的物流体系。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正反,这里举一个反例,相信熟悉巴菲特的读者都应该了解巴菲特的偶像,传奇人物——B夫人(罗斯-布朗金)和她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城,这家家具城只有一家,但是销售额却远远超过别的连锁家具城,篇幅有限这里不展开,感兴趣的读者可做延伸阅读。
02.
始终以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创新《零售的哲学》:凡事若只注重眼前,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在获得信息后,进一步研究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才能及时应对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让企业保持稳步成长。反之,一旦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将被越拉越大,即使事后亡羊补牢也很难迅速让经营返回正轨。
7-Eleven从最开始简单的产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直不断跟随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时代潮流,我们来看看部分7-Eleven的历史年鉴:
1978年——使用“7-Eleven终端机”订货,准确掌握商品库存及周转情况;1985年——引进计算机图表信息分析系统同时引进双向POS收银机;1987年——实行米饭统一配送,频率为每日3次;(PS:因为绝大多数便利店,比如7-Eleven、罗森、便利蜂等都提供热乎乎的食物,所以对于食物的品质、新鲜度等就会有极高的要求)1991年——收购美国南方公司的股份,开始参与经营;(PS:最初的7-Eleven是美国南方公司创办,日本伊藤洋华堂将7-Eleven引进日本)1994年——开始在店内使用大型冰柜以及敞开式冷藏柜;1998年——推出定期订阅杂志的预订服务;2000年——成立从事食品外送服务;(PS:印象中美团送菜、多点等外送服务也就不超过5年,落后7-Eleven至少10年)2001年——与母公司伊藤洋华堂共同出资成立银行并在7-Eleven店内安装ATM机;2004年——成立合资公司“7-Eleven北京有限公司”,开设第一家中国区域的7-Eleven便利店(东直门店);...2013年——门店总数突破一万五千家。...从这些历史年鉴中可以发现,整个零售行业是需要不断进行行业革新、自我革新,始终在创新的路上,毕竟零售是属于ToC,需要时刻贴近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视点来进行创新。
《零售的哲学》:我们从创业伊始始终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工作方式从不受“业界常识”所限。
03.
《零售的哲学》:我反复告诉公司员工,7-Eleven追求的永远都是“品质”二字。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感的产品无法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让顾客形成冲动性消费的契机数不胜数,例如令人瞠目结舌的低价、突出产品新奇感或打造热门话题等等,但倘若这一切没有建立在“品质”这一重要根基上,则必将失去顾客“二次消费”的机会,让顾客对产品的兴趣消失殆尽。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分钱一分货,还有句话叫做真金不怕火炼,其实都是对某样东西或者人的能力的一种“品质”的判断。可以说任何公司的产品首先是以“质”取胜,而后才看价格,所谓的性价比从本质上来说是对“质”的一种妥协,也可以说性价比高的产品并不是很优秀的产品。
作为零售便利店而言,主要的消费者是围绕在便利店周边的客户群,即使在地铁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基本消费者也是天天去那里的上班族,所以本质上来说这些消费者都是一群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固定的群体,那么想要这些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那么产品的“品质”是优先考虑的。
在书中我觉得很震撼的一个例子是,当日本国内在某一年不断提高(印象中是2次)消费税的时候,7-Eleven通过消费返税的方式变相补贴给消费者,而不是像很多便利店进行各种促销以及大打价格战。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一旦某样商品降价销售以后,在人们心中就会形成一个锚,再像恢复到打折前的价格是比较困难的,也会极大影响企业信誉,可以说价格战是把双方企业带向泥潭的罪魁祸首。
越是高端品牌,越是好的产品越注重品质,比如国酒茅台,造一瓶飞天茅台,不但对于选材(红缨子高粱)要求极高,还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耗时5年才能上市,对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把控品质,这样消费者才信任茅台这个品牌,才愿意花高价买,才会去收藏茅台。
04.
由于篇幅不能将书中的零售经营哲学一一展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
纵观全书,给我的感受是:
零售这个行业是一个很累的行业,需要不断地像科技行业一样进行科技创新(Pos机、信息管理系统等)、产品创新(新的口味)、店铺创新、物流创新等;
每一个做零售的企业都需要审慎经营,比如虽然最早的7-Eleven是美国南方公司创办,然而因为各种因素比如投资其他行业失利,在零售行业创新不足,没有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经营等,最终面临破产境地,后来美国公司和7-Eleven品牌被日本公司收购和取代。
同时零售行业又是可以做大做强的行业,比如7-Eleven(由铃木敏文领导的日本零售集团SEVEN&I控股公司为四大零售集团之一,营业额约等同日本GDP的1.25%,真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再比如沃尔玛,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连续7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居首位。沃尔玛公司有8500家门店,分布于全球15个国家。
最贴近消费者的行业,时刻需要把握消费者的脉搏,如果零售要做大做强,企业管理者非常关键。
《零售的哲学》:消费即心理战,零售更是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心理肉搏战。
文中部分文字内容来自《零售的哲学》,图片来自网络。
做pos机押金模式好还是买断模式?
押金:交押金及guī定每月达到一定的刷卡shù额,没达到会有个费yòng(45-60)售后免费买断:维护费律笔妈限没yǒu,没规定每月刷多少额度,售后yī样是免费。
银行hé部分第三方的机器是押金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押金,大部分三方支付都是直接买断的,这践多们愿那样比较好处理的。
以上就是关于pos机传说模式,Eleven 便利店的经营之道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pos机传说模式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