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徽商银行pos机,跌宕的银行业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徽商银行pos机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徽商银行pos机
徽商银行pos机
文/岩源
当一些银行深陷舆论漩涡的时候,更多的银行选择了低调的转型。
其实银行转型的方向一直是明确的,至少是二十年前,银行业就已经明确提出增加非营业收入,改变单一利息收入格局的目标。只是因为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银行的成长提供了太肥沃的土壤,在银行还没来得及转身的时候,就已经长得太肥太壮。
按当下主流的观点来看,银行转型的主要路径就是大资管、轻金融、混业经营和与新机构的广泛合作。银行转型的本质还是创新。
不妨看一下,银行近些年都在忙些什么。
从理财和同业说起
我觉得最早应该从银行的网点转型说起。网点转型的主要亮点是把网点的功能定位由交易结算型转变为营销服务型,这是银行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也是银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的重要一步。
增强网点的营销职能,前提是银行有较为丰富的产品体系。产品体系的丰富历程中,理财产品的出现是一个跨越。
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新的业务出现,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因为理财产品会分流银行的存款,这对长年以来坚持“存款立行”的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意味着银行不仅仅注重存款,也更加注重收入。因为理财产品银行可以收取比较可观的手续费,而且银行会通过理财产品的“接龙”套牢客户,也会通过一些技巧把客户资金在理财和存款之间进行转换。
理财产品的另一突破是为客户筹集资金的形式多样化,使贷款客户可以在银行得到一揽子的金融服务,银行投行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按照投行化的思路,银行的理财产品及其创新也越来越规范。
最早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高息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募集来的资金,放在一个资金池,各个产品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风险难以把控,经常会有腾挪现象,一旦出现风险,客户的权益就缺少应有的保障。虽然初期有银行刚性兑付的保障,但明显有违监管部门“理财产品”设计的初衷,也不利于客户的风险教育。
所以,监管部门要求银行的理财产品必须专营。银行的理财事业部或准事业部由此而生。因为体制的变化,银行的理财经营越来越规范化,也成为银行业新的竞争点。
与此相伴的还有同业往来业务。其实同业业务最初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后来才有套利的冲动,还有就是银行间互存,意在做大资产,这样银行会比较好看。但是因为银行不光是看资产总量,也要看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因为有资产回报率的压力,所以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很快。
银行同业业务也一度无序竞争,有的银行甚至四级机构都在做同业业务,内部也在做交易,监管部门后来明令同业业务上收,只能法人机构做,由此衍生了同业业务事业部,多数银行称为金融市场部。
同业的业务不局限于资金的往来,也有资产的买卖,还有周期性的代持,业务种类不断丰富,主要动因一是套利,二是规避监管,三是解决流动性困难,也就是提高头寸管理水平,本质是增强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同业业务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资金掮客,中介在银行间也开始活跃。
理财和同业业务的发展,带来银行的两个变化:
一是银行对资金的争夺不再局限于存款的形式,银行会以“为客户着想,替客户增收”的面目出现,主动将一部分中长期存款转化为理财产品,改变负债形态;二是银行间市场越来越发达,银行间出现明显的“职能分工”,银行间资金呈阶梯型的流动形态,一些银行资金低成本进来,加价出售,追求安全性;有的银行,资金高进高出,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盈利模式开始分化。
渠道和牌照
从银行的自身变化来看,渠道的革新也走出了重要一步。也就是各家银行都在竞相推出的直销银行,直销银行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态,因为观念、习惯和产品的限制,目前主要还是面向特定的人群。
对传统银行网点作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逐步分化,有的银行在收缩物理网点,有的银行则在大力发展社区型网点。在网点的建设上,逐步开始出现差异化。
但总体上来看,银行的渠道优势依然在强化,在突破了传统物理网点的局限之后,银行的渠道呈现线上与线下、有人机构和无人网点、自助机具ATM、VTM、POS等有形与无形的多种渠道组合。
银行的经营牌照也在不断突破。据统计,自2015年6月11日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业务开闸后,已有10家银行依次获得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今年6月11日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8月平安银行、浙商银行,9月广西北部湾银行、宁波银行,10月包商银行、南昌银行、民生银行均获得了私募牌照,而11月初又有江苏银行、徽商银行获得牌照。
获批私募牌照后银行可向合格投资者发行私募基金,是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的又一突破。从获得牌照的名单看,还是中型银行居多,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因为,此前大中型银行已经在混业经营上先迈出了一步。
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就有8家境内银行投资设立了基金管理公司,4家银行获准成为投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机构,2家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信托公司。此后,商业银行的这种混业趋势有增无减:工商银行收购金盛人寿;平安保险全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中国人寿参股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也参股了广发银行。最具突破意义的事件在于,国开行收购航空证券,并更名为国开证券,获得了商业银行梦寐以求的证券牌照。
此外,从投资控股关系上看,一些商业银行已经有所突破,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这些机构在境内收购了保险公司,在境外则搭建了投行平台。还有一些金融控股集团,如光大集团、中信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平安集团,已经基本拿到了银行全牌照。
银行对混业的追求更多的是来自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所带来的利差收入越来越难以为继。这时候,银行必然会追求新的盈利渠道。在体制内,会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传统业务的高附加值转换,在体制外,会通过和证券、保险、信托的融合增加收入渠道。
势变和顺变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逼人攻势,一些银行也选择了顺势而为,如中信银行和百度正在酝酿的“百信银行”就是传统银行业和互联网的强强联合。个人觉得,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局,应该比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业各自单兵突击要好一些。
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银行“债转股”的呼声又起,所谓“债转股”就是把一部分银行贷款转换为企业股份,好处是可以降低企业付息成本,又可以避免银行出现大量的坏账,障碍主要来自对银行投资限制的监管规定。
银行业内部也出现了弯道超车的案例。今年上半年,在整个银行业营业收入增幅明显趋缓的情况下,招商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1亿元,在其资产负债规模增幅放缓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3.59%。招商银行资产负债规模仅相当于交通银行70%左右,营业收入却比交通银行多74亿元(交通银行为967亿元)。这是我国银行业首个中型银行在资产规模明显较小的情况下,营业收入超越大型银行的案例。究其缘由,就是招商银行议价能力强、收入来源广,盈利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银行业玩起了跨界,许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商城,工商银行的“融E购”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已经累计达到2044亿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而京东商城去年全年的销售收入是2600亿元,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去年的销售收入也不过7630亿元,可见工商银行的网商确实表现不俗。
不光是银行在跨界,就连万达也要跨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宣称万达的转型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己的金融生态体系,实现所有的万达商户的金融“自给”,建立一个覆盖万达所有商户的金融体系。这确实是一个好构想,万达能不能做好我不知道,我觉得银行来做或者银行与商业物业一起来做倒是比较现实,“把商场开在银行里”或者说“把银行变成商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蝶变的喜忧
如此看来,银行这些年并没有闲着,在看清不能躺着吃利差的趋势之后,很多银行已经开始抢肉吃。
银行的蝶变,在于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吃利差盈利模式,不再单一地追求业务规模。
从对客户资金的视角来看,过去银行可能习惯于吸收存款,把客户的钱变成自己的负债,然后加价以贷款的形式放出去,赚取差价。现在,这种差价不可持续。银行遇到客户资金,第一个想法是怎么通过客户的钱去赚钱。
如果客户同意低利率的存款,银行自然欢迎。如果客户追求较高的回报,银行会动员客户购买理财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银行还会推荐保险或者基金产品,银行追求的是和客户达成交易,挣取交易费,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希望把客户的钱变成自己的钱(吸收存款)。这是银行资金来源的变化。
银行的资金运用也不再依赖于贷款这种形式,甚至已有的贷款银行还希望出售或者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变现。这是因为贷款既要占用较高的资本,又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对于银行有较高议价能力的个人贷款、消费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则开始转向银行子公司,由消费信贷、汽车信贷、小额贷款等专业公司运营。
银行过去名为“中介”,实则业务都是“自营”。存款刚性负债,本息需要按期兑付。贷款风险自担,出了问题自己买单。事实上是银行在自己经商,一边进货,一边销售。
现在银行的想法是,能吃差价的继续吃,不能稳吃差价的,那我就撮合成交挣取佣金。大资管、轻资产就是这一逻辑,尽量把风险转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优化。
大资管是一家托两头。有资产的我帮你管理,帮你增值,尽量满足你的盈利性要求,自然是收益越高越好。对于求资金的,能贷款给贷款,贷款不合适的做理财组合和结构性融资,能搭桥的搭桥,该注资的注资,目标是帮你筹到钱,自己也挣到钱。自己能放贷款的自己放,自己放不了的银团放,或者消费信贷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融资解决,也可以信托。总之是把客户的钱融出去,给需要钱的找到钱。
轻金融理念是尽量减少资本占用,能不自营的尽量不自营,风险能转嫁就转嫁,能表外解决尽量不转移到表内,能杠杆撬动的就优先运用杠杆。
银行做中介,风险自然最小。但也有一个潜在的忧虑,银行讨好投资者的举动可能会变相抬高资金成本,影响成交价格,这会对实体经济不利。因为投资的收益最终还是来自于实体经济。
银行内部的变革也会加剧,一些银行会变成低层次的揽储者,为风险管理水平高的银行提供资金来源;一些银行会变成风险和暴利的角逐者,享受高风险高收益的乐趣;更多的银行会形成行业内细分,批发、零售业务会各自专营,传统业务和新业务也会分类运营,许多新型的业务机构会以银行子公司、合营公司的形式出现。总之,将来的银行会越来越不像银行。
银行将来可能是大商场,可能是快餐店,也可能是菜市场;可能是咖啡店,可能是农庄,也可能是售楼处、房产中介或者汽车4S店。你不要以为这不可能,既然网上商城已经向银行开放,建立金融一体化物业的日子还会远吗?
【原创声明】版权属于财金新传媒华信岩,欢迎围观微信公众号“华信岩”,微信号China_Rural_Finance
以上就是关于徽商银行pos机,跌宕的银行业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徽商银行pos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