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保定智能pos机办理,解码保定农信金融普惠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保定智能pos机办理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保定智能pos机办理
◎本报记者 杨喜明 通讯员 王昊
近年来,河北省农信联社保定办事处引导辖区内各级信用社把服务“三农”放在经营工作的首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行转型之路,谋创新之策,实施精准扶贫,致力于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普惠金融便利,给力供给侧改革。
机制转型:向银行化之路迈进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全国各地农信社开始转制成立农商行。保定农信社也不例外,他们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服务方式,社会美誉度大幅提高。
据记者了解,定州农信联社是保定首家获银监部门批准筹建的农商行。而在两年前,他们历史上留下的不良贷款还高达50%以上,是一家地地道道的高风险社。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经过不到两年时间发展,他们就达到了组建农商行的条件,成为业内传奇。带着好奇,记者来到定州农信社进行了采访。
来到该联社时,理事长陈彦明不在单位。据办公室人员说,陈理事长到一家医院治疗去了,由于工作过度劳累,他犯了腰椎肩盘突出病,前几日就是趴在桌子上办公,近几日实在坚持不住才去了医院。
次日,见到陈理事长时,屋子里围了一群联社班子成员,正在向他汇报如何信贷支持农户脱贫的工作。他的腰紧紧靠在椅子上,身子还有些微微颤抖。一旁的工作人员说,要是很难受就休息下吧。他摇摇头。
半个小时后,他连连向记者道歉,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成立农商行的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历史上留下的不良贷款。陈理事长告诉记者,在清收不良贷款方面,他们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部挖潜。工作方法是“手黑”,法就是法,没有特例。他两年前来到该单位后大力整顿内部管理,使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形象得到大幅提高,农信社是农民的银行开始在农民心中深深扎根。另外,内部人员有不良贷款的,限期清收,清收不上来的依规定处理。而在外部有不良贷款的,他及时和当地政府沟通,通过“公检法”强力清收。经过近1年的“重拳”出击,共清收不良贷款4亿余元,占不良贷款的三分之一。
吸收股金方面也是业内关心的问题,对此,陈理事长称,他们采用“小额、分散”的原则来吸收股金。自然人入股占40%,企业入股占60%。企业股权不超过10%。因为形象提高了,得到了企业主认可,在成立农商行时,他们开始积极入股农信社,其中1元入股、1元购买搭售不良贷款,使成立农商行的步伐大大加快。
当记者问陈理事长,有的农信社在转制农商行的路上,在吸收企业入股时受挫,而你们为什么能成功时,他笑笑说,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记者望着他因腰部难受而不停走动的身影和脸上渗出的汗珠,忽然明白了企业为什么积极入股农信社的原因。除了团队积极努力获得各界掌声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格的魅力!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陈理事长告诉记者,一是人才培训。二是引进人才。三是充分调研,借鉴外省市经验,满足基层需求,促进就业。四是走出去,兼并重组,建立一个现代商业银行。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记者了解,在河北省农信联社保定办事处的领导下和各界的支持下,保定下辖高碑店农信社、涿州农信社、涞水农信社等都已达到组建农商行的指标。
服务转型: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中,而保定农信社是如何实施“互联网+农信社”呢?
记者来到保定首家实施“互联网+农信社”模式的望都农信联社进行采访。该联社董事长康世勇在外学习信贷扶贫经验,联社主任付学锋接受了记者采访。付主任的嘴角起了火泡,一副上火的样子。寒暄过后,他向记者出示该联社制造的一张便民服务卡,上面写着联社人员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他指着上面的一行字——“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向记者说,他进入农信社那天起一直就想达到这样的目标。现在“互联网+农信社”可以让农信社向这个目标迈进一大步,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之后,付主任开始向记者介绍他们和合作的购特网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服务“三农”的。他称,日前农信社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何达到自身、“三农”共赢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于去年开始和购特网合作。采用“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通过增加产品黏性,增加业务功能。为培育黄金客户,他们正在与购特网合作通过省联社科技平台联手打造联名卡——联购卡。该卡除了具有传统的存、取、结算等功能外,还会逐步兼具信息传播、辅助物流、旅游、购买各种车票等功能,随着科技发展,这张卡还可具有理财功能。通过农村的POS机和EPOS机将这些功能服务传递到农民手上。
“只要有了这张卡,农民就可上网查信息,发布信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和物流联合,农民可通过物流将农副产品运出去。未来农信社还可根据农户的信息,给他们发放贷款,解决农户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农民还可通过这张卡结算,享受农村信用社减免手续费的优惠政策,摆脱中间环节的制约。”他说。
付主任还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购特网正在积极组织预计达到10万人的车友会,届时将带着联购卡出去消费,无疑是对农信社形象的一次提升,同时也将达到多赢局面。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互联网+农信社”的好处,他给记者举例说:“比如一户农民搞种植业,外来客户可以认购几棵树,贴上二维码。客户可以在网上看到树的生长状况,收获时可以来采摘,如果吃不了还可在网上叫卖,并可以通过物流送到家。搞养殖业的也可这样做,在动物的耳朵上贴上二维码,别人来认领。无论对农户还是客户服务都提高了。”
谈到下一步的设想,他说,望都县有147个自然村,他们将放大村内的金融服务点功能,增加物流、WAIFI、休息室,只要有联购卡,都可实现上面所说的各项功能。在各个村落搞好“互联网+农信社”培训,让农民认知其好处,达到普及。另外,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防范风险。
据了解,到目前该联社已和10家农户对接成功,并已对多个村进行“互联网+农信社”培训,真正导演好网络搭台金融唱戏的好戏。
产品转型:实施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国家战略。为此,保定农信社积极跟进,履行领导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取得了很大效果。其中易县农信社的精准扶贫举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易县是省级贫困县,对于精准扶贫,该联社董事长陈迎惠、主任张勇都有自己的心得。他们先后向记者介绍说,他们抓住易县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这一历史机遇,强化金融服务,制定扶贫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该县扶贫开发多为种植业、养殖业项目,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部分涉农企业管理水平低,盈利能力差。为了破解农户没有有效抵押物的瓶颈,他们与该县劳动人事局合作,由当地劳动人事局推荐培训,农信社调查后进行信贷扶持,大力支持贫困青年创业。此外,2012年,河北省政府批准给环京九县下拨5000万元财政资资金存入该联社扶贫担保基金专户,现担保公司已于2013年注册并开展业务。该联社依此为依托,放大倍数向需要扶贫的涉农企业进行支持。
据记者了解,该联社扶贫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历史早,早在2010年该联社就开始制定扶贫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对旅游产业、种植业、养殖业进行有效支持,并对因自有资金不足、保证担保不足、抵押物缺乏的项目,为政府或企业出谋划策,帮助其达到贷款条件要求。二是需要支持的“点”多,易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农信社克服人员少、地域广的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需要支持的“量”大。仅在去年他们的涉农贷款就占总贷款余额的近一半。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该联社陈董事长说,将通过“双基共建”更加有效地支持农户,推广信贷产品,深入推进“农信进万家”活动,推行“阳光信贷”,确保农户贷得到,贷得快。
听完联社领导的介绍,记者下基层进行了采访。卢保玉是当地信用社精准扶贫支持起来的鲜活例子。他是当地一农户,原来从外地进卫生纸推三轮沿街叫卖,日子过得很是艰辛。后来他找到了当地信用社,信用社推荐他去劳动人事局报名列入扶贫计划,经过培训后,信用社给他贷款5万元,使他结束了沿街叫卖的历史,如今的他已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门面房。
记者又来到了该联社支持的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进行采访。在该公司的香菇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四面的围墙上写着:“发展香菇扶贫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该公司董事长邸书文指着一排排的大棚向记者说,他原来是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经过信用社1000万元的信贷支持,才使他有了今天的发展。据悉该县农信社采取“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了周边乡镇11家经济实体,20多个村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保定智能pos机办理,解码保定农信金融普惠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保定智能pos机办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