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二清pos机怍骗数百万

 新闻资讯2  |   2023-08-09 10:16  |  投稿人:pos机之家

网上有很多关于利用二清pos机怍骗数百万,「深度」团伙头目服用长生不老药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利用二清pos机怍骗数百万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利用二清pos机怍骗数百万

利用二清pos机怍骗数百万

记者日前从公安部获悉,针对当前假借“民族资产解冻”“爱心慈善”“精准扶贫”“养老”等名义实施诈骗犯罪快速蔓延情况,从2016年10月开始,公安部组织部署全国涉案地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打击工作。截至目前,共打掉犯罪团伙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4名,初步查证涉案金额逾7.3亿元,成功破获了“三民城”“巨龙国际”“5A级扶贫养老项目”等一批重大诈骗案件,专项打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不法分子谎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朝代灭亡后以及国民党溃败台湾时在大陆和海外遗留保存了巨大财富,国家现委托一些民间组织或企业对这些海外“民族资产”进行解冻,通过诱骗受害人缴纳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或者投资入股等实施诈骗。同时,他们紧跟社会关注热点,围绕“民族资产解冻”这一噱头,虚构所谓“养老”“扶贫”等投资项目,许诺“民族资产”解冻后,将给予投资赞助者巨额回报,不断骗取钱财。犯罪团伙通常通过QQ、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建立各种群,诱骗受害人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网银打款或转账,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通过引入传销手段宣传洗脑、大肆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曲解国家相关政策等,让受害人走入他们的圈套,并对所谓的项目以及慈善事业深信不疑。

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专案组严厉打击此类诈骗犯罪活动,部署指挥广西、安徽、江苏、山东等14个重点地区刑侦和网安等部门开展侦查打击工作,同时将安徽淮南张某“巨龙国际”案、江苏盐城温某“5A级扶贫养老项目”案、江苏南京金某“民族大业扶贫项目”案、广西百色廖某“民族资产解冻扶贫项目”案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在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下,各涉案地公安机关深入走访摸排,循线追踪、缜密侦查,组织精干力量对诈骗团伙核心层级成员和伪造公文、私刻印章、刷卡套现等环节进行多次全链条打击。目前,4起部督案件全部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悉数到案,一大批伪造证件、印章、任命书、公文等物品被缴获。

1

◆ ◆ ◆ ◆

“民族资产解冻”

披着慈善外衣疯狂骗钱

安徽公安机关破获“三民城”“巨龙国际”

互联网诈骗案

◆ ◆ ◆ ◆

民警缴获的部分涉案物品。本网记者 邬春阳 摄

“印章都是私刻的!令牌、卷轴都是地摊找来的假古董!”

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会议室内,一枚枚玉石雕刻的印章整齐排列,一张张泛黄的“冻结令”“代表委员证”等“宝物”整齐地码放在所谓的宝箱内。民警介绍,这些都是假的!

这背后是一个“民族资产解冻”的巨大骗局。

长期以来,一直有犯罪分子编造谎言,称历史上各朝代灭亡时遗留保存了巨大财富,国民党溃败台湾时在大陆和海外遗留了大量资产。他们谎称寻宝、“解冻民族资产”需要一定经费,虚构投资项目骗取群众钱财。这些假印章、假古董即是犯罪团伙的诈骗工具,嫁接慈善等公益项目和曲解国家政策成了此类诈骗常用的外衣。

近日,淮南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假借慈善名义、以“民族资产解冻”为名的特大诈骗案。截至目前,专案组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初步查明被骗人达4万余名,涉及30余个省区市,涉案资金2亿元。

打击:摸清“电信诈骗+互联网+传销+时事政治”犯罪模式

——深入研判犯罪模式,公安机关全链条打击

2016年6月22日,安徽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称有人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宣称可通过“精确慈善”项目向受助人发放善款。2016年4月以来,已经有3万多人提供了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但并未有人获得善款。

是欺骗爱心的虚假慈善,还是另有隐情?淮南公安机关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在对相关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后,专案组锁定了“三民城”项目和“巨龙国际”项目两个诈骗犯罪团伙。

“初步侦查发现,两个项目都是以公益慈善为诱饵,继而对参与者提出‘解冻民族资产’的概念,骗取钱财。”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周斌介绍,“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早已有之,这次是借助慈善等模式新壶装旧酒。

通过近两个月侦办,专案组逐步锁定部分犯罪团伙核心成员。2016年8月6日,专案组从全市多个警种抽调100余名警力分成14个抓捕组,远赴福建、广西、天津、江苏等地,对主要嫌疑人实施同步抓捕。

随着黄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落网,“三民城”项目吴某、“巨龙国际”项目张某等更高层涉案人员浮出水面,两个诈骗项目的犯罪模式也逐步明确。

周斌介绍,这是一种集返利、传销与诈骗于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专案组总结为“电信诈骗+互联网+传销+时事政治”,极具诱惑性和煽动性。

犯罪团伙建立各种微信群,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引入传销手段进行宣传洗脑,使受害人对所谓的慈善事业深信不疑;曲解国家在创业、慈善等方面的政策,紧扣时事热点,一再欺骗受害人。

真相:83岁“老人”真实年龄38

——犯罪团伙多重手段增加诈骗迷惑性

“很多迷惑性手段就像小说里的情节。”淮南市公安局专案组民警岳光明说。除了普通受害人,很多犯罪团伙中层人员都被蒙在鼓里。

“民族资产解冻”首先需要的就是让受害人深信有所谓的神秘资产存在,为增加神秘感,一定要有所谓的“守宝人”“高官后人”,有所谓的代代相传的古老凭证。

“巨龙国际”犯罪团伙头目张某对外宣称自己83岁,实际上他只有38岁,很多犯罪团伙中层成员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年龄。

“三民城”犯罪团伙头目吴某则利用福建沿海一带民间一直流传的前国民党将领保管有民族资产的传说,谎称有神秘老人保管巨额资产,想同人分享。

“张某非常狡猾,我们的智商都不如他。”“巨龙国际”犯罪团伙成员肖某这样形容,张某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对团伙成员的质疑总有应对的办法,甚至以服用长生不老药来回应别人对他年龄的质疑。

除此之外,团伙成员从古玩市场、仿古道具商城购买了大量仿古做旧的道具、假古玩,还会组织团伙中层人员在线下举办所谓的“鉴宝大会”。

为增加迷惑性,犯罪团伙甚至合成领导照片、私刻国家机关公章、伪造政府文件,大批受害人因无法辨别而深信不疑。

同时,犯罪团伙充分借助网络,进行传销洗脑。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高峰就曾通过受害人推荐,加入到诈骗团伙的微信群中。

“群里有群规,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举行所谓的‘爱国晨会’,仪式感很强,也有导师不停地发送推送与介绍。”高峰表示,入群必须由熟人推荐,长时间不购买项目产品会被踢出群聊,在提出质疑时会被警告“干大事要有耐心”。

困惑:受害人众多却极少有人报案

——天上不会掉馅饼,心存侥幸深陷其中

有如小说故事一般的骗局有很多明显的破绽,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受害人上当,甚至在公安机关找上门时还坚信自己没有被骗。

岳光明介绍,本案受害人众多,涉及全国各地,仅通过账本、报单表格就发现有4万余人,但是主动报案的受害人非常少。

据记者了解,这主要是由于犯罪团伙设置的入会门槛较低,例如“三民城”项目中,每个人只要缴纳1100元报名费就能成为会员。个案案值小,多数受害人抱着侥幸心理试一试解冻项目,最后深陷其中。

“很多时候迷进去就出不来了!”犯罪嫌疑人武某这样表述这种从众心理,当群里很多人都相信是真的时候,假的也会被认为是真的。

围绕两个项目的高层涉案人员,专案组奋战数月,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2017年1月6日,“巨龙国际”诈骗项目首要头目张某(公安部A级通缉在逃人员)被抓获。

截至目前,专案组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收缴作案手机100余部,以及大量伪造的会员证、政府文件、宝箱等作案工具。(作者:邬春阳)

2

◆ ◆ ◆ ◆

假借“养老”名义进行

“民族资产解冻”诈骗

江苏公安机关破获“5A级扶贫养老基地”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千载难逢的特大机遇!”“扶贫养老系统项目对接民族资产让你脱贫!”

这些引人注目的口号来自江苏省盐城市一个名为“5A级扶贫养老基地”的项目。

2016年11月11日,在射阳县某生态园内,盐城市公安局将“5A级扶贫养老基地”高管温某等14名以“民族大业”为名进行诈骗犯罪的骨干成员抓获,缴获作案用的电脑23台及大量用于诈骗的《民族大业会员登记表》。

除此之外,民警在现场发现了大量伪造的政府文件及各类用于“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的资料,还有提出诱人养老条件的各式宣传资料,一个受害人4万余名、假借“养老”名义、实为“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的巨大骗局逐步揭开。

案情:“案中案”牵出“养老”骗局

经过初步侦查发现,以温某为首的诈骗犯罪团伙借助所谓的慈善养老事业,以“民族大业”为名,在网络上发布虚构的扶贫政策,骗取数万名受害人的数百万元“会员费”。

谁曾想,一个有关养老的骗局背后却是一个“案中案”。温某最初依靠吸引老年人投资“养老项目”进行诈骗,在团伙成员为其介绍装扮成原国民党高官的夏某后,“养老项目”开始与“民族资产解冻”骗局相结合。

“骗子被骗,温某最初也是‘民族资产解冻’的受害人。”滨海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钟旭介绍说。

温某被其上线以“民族资产解冻”欺骗后,不仅不及时反思收手,反而和自己已有的养老诈骗项目相结合。该项目对外宣称,每人仅需出资210元作为启动资金,即可以领取100万元的善款,并且获得终身免费养老。因为投资门槛低,更有针对性,诈骗群体更加集中,所以迷惑性更强、危害更大。

2016年10月25日,盐城市公安机关会同滨海县公安机关组成联合专案组,分赴广西、广东、山东、山西等地开展工作;11月11日,温某等人在射阳县被抓获;11月17日,公安部将盐城“10·25”专案列为全国4起重点案件之一。

大网铺开,在“养老项目”背后负责经营运行“民族资产解冻”项目的夏某在哪里?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又是如何?公安机关持续发力,侦破工作不断推进。

很快,专案组通过对“5A级扶贫养老基地”搜查出的证据进行采集研判,掌握了幕后主使、装扮成所谓原国民党高官的夏某的相关犯罪证据。经查,夏某还曾假借领导秘书等身份,联络犯罪团伙成员,假借“民族资产解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诈骗。

难点:犯罪手段隐蔽、受害人数量庞大

夏某虽然逐渐浮出水面,但该案的侦破仍有着诸多难点,公安机关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很多民警2个月没有回家。”钟旭说,夏某做事手段隐蔽,受害人又数量庞大,给民警的调查取证带来一定困难。

盐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袁大勇介绍,夏某在广西山区长大,在广东工作10年,会多种方言,假冒别人的声音得心应手。他与温某等犯罪团伙成员联络时,甚至会使用变声软件。

除了联络成员采用非接触性方式,在钱款的交易方面,夏某也非常谨慎。他从广东购买别人的银行卡,从网上购买北京的手机卡,还在安徽、广东用POS机套现,作案得手后,第一时间将作案工具销毁。

为增加迷惑性、让受害人更加相信“民族资产解冻”的骗局,夏某持有大量伪造的政府文件、经过合成的领导照片及一定数量的假身份证。

“实现全链条打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袁大勇表示,打击此类诈骗犯罪,必须多个环节一起打击,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016年12月25日中午,夏某在广西凤山被抓获。2017年1月14日,专案组在广西河池抓获一文印部经营者陆某,其电脑储存有领导与夏某的合成“合影”、政府的“红头文件”、假身份证等相关资料。民警还搜出陆某与夏某等人结算相关费用的账本。2月24日,犯罪嫌疑人冯某被专案组控制。经讯问,冯某对用POS机为夏某套现100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至此,本案每个环节的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网。(作者:邬春阳)

民族资产解冻、养老均不可信

真相一

“养老基地”建设没有经济基础

陈姓工人:“一分钱都没拿到!为温某建设养老基地,他只说先把钱垫上,后来就没有付过工钱。”

在射阳县所谓的养老基地门口,记者见到了几个讨薪的工人。温某除了许诺施工方垫钱进行施工外,没有房屋、土地、营业执照等任何合法手续。

民警介绍,温某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进行养老基地的改造,只是作为噱头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进入骗局。

真相二

“养老基地”进行虚假宣传

盐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袁大勇:“温某对外承诺基地可容纳3000人养老,其实根本住不了这么多人。”

在射阳县温某养老基地园区,记者看到,建设工程仅是在原有的几栋楼上进行加盖,并且建造了数栋简易板房,园区的面积也远远达不到要求。

袁大勇介绍,温某对外宣称将投入100亿元,建成养老旅游项目,具备让3000人养老的能力,实则只有几十人的接待能力,并且没有医务室、超市等配套设施。工作人员也多是诈骗团伙微信群中所谓的“义工”。

真相三

“养老基地”建设为虚,

“民族资产解冻”诈骗为实

射阳县公安局特庸派出所民警唐于勇:“现场都是‘民族资产解冻’的资料,很多口号非常有煽动性。”

特庸派出所多名民警参与了对温某的抓捕,当民警破门而入时,温某等14名“民族大业”诈骗团伙骨干成员正在养老基地办公室聚会。桌上放着的“民族资产解冻”以及养老基地的宣传资料都非常有煽动性和迷惑性,假借“养老”名义进行“民族资产解冻”,实则是一个诈骗陷阱。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损害政府公信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安定。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此类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人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要切实增强识骗防骗意识,凡是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切勿相信,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以上就是关于利用二清pos机怍骗数百万,「深度」团伙头目服用长生不老药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利用二清pos机怍骗数百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发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zjia.com/newsone/96242.html

你可能会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