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拉pos机销售是传销

 新闻资讯3  |   2023-08-24 19:11  |  投稿人:pos机之家

网上有很多关于拉卡拉pos机销售是传销,手机支付后弹出个大红包等你拆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拉卡拉pos机销售是传销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拉卡拉pos机销售是传销

拉卡拉pos机销售是传销

随着移动支付的应用和普及,出门不带钱包已经成为国人新的生活习惯,移动支付成为了新的生活方式,人们习惯于使用移动支付打车、购买商品、吃饭买单,等等。

很多时候等我们付完钱后,手机上还会弹出一条广告,看起来很诱人,一会是发你点消费奖励金,一会是送送优惠券、话费卡,还有更刺激眼球的,一个大大的红包跳出来,等着你去拆。

难道,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砸中你的几率还这么高?

新快报记者近日在市场上的实地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后页面早已成为一个巨大并且真实的流量池,各大第三方支付业者,以及为数众多的聚合支付服务商,都在想方设法将此处聚合的巨大流量变现,广告即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种形式。

不过,正如从前的网络广告所经历的,由于大大小小的第三方支付、聚合支付平台广告审核不严,良莠不齐的广告主等原因,一些夸张、不实、过期,甚至是虚假的广告,正在这块流量“福地”滋生,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坑里。

这些一付即中的红包、抽奖、优惠券

是真的吗?

记者上周连续三天,频繁使用了数十次、多种形式的移动支付,期间就遭遇了多个存在问题的支付后广告,证明了这一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比如下面这些:

一个大大的红包等着你拆

移动支付后广告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呈现文章、微店、H5、大转盘等外链形式,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直接跳出个大红包页面,让你直接点“开”或者“拆”。大部分消费者下意识地都觉得有红包意味着“有钱拿”,都会忍不住马上就点了,没想到商家的套路深着呢。

有的“红包”并不是真正的红包,只是张加了外链的图片,消费者点了后会跳转到商家APP安装文件的下载页面。

有的点击后跳转到商家APP,在很短有效期内确实能领到消费红包,但活动期早就过了。

有的确实能领到“5元现金红包”,不过要领到这个红包,还得转发页面或者邀请好友扫码成功获取“微粒贷”等的贷款额度才行。

还有的红包拆开,领到的是:“中奖啦,你可以免息贷款40000!”……

“立即中奖”型

有意弄虚作假的广告主,大都深谙消费者的心理,精心设计了些“简单粗暴”的“立即中奖”、“福利限时领”、“立即抢购”的营销噱头页面,引诱大家点击。

有的点击之后,会赠送xx礼品,或者在某商城内0.01元限时抢购价值xx元的某商品,不过需要另行支付xx元邮费。

有的点击后会跳转到某商城特价促销页面,有的干脆直接弹出个商家APP安装文件下载页面。

“累觉不爱”的优惠

严格来说,这种由商家抽奖、赠送领到的优惠券、卡等,并不算是虚假广告。它们一般都能兑现,只是要不就兑现门槛太高,要不就票圈价值太低,“鸡肋”到让消费者完全没有动力去进一步消费、兑现,长期以往,将更加失去点击这些支付后广告的兴趣。

比如,30元的国际或港澳台机票券,25.88元但需保单额几千块的健康红包,只限领取当月有效的100MB流量券,等等。

支付后广告,一座含金量惊人的富矿

大家都知道,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外,还有多家互联网及科技、金融巨头都在做自己的移动支付,包括电信的翼支付,百度的百度钱包,京东的京东金融,还有银联的云闪付,拉卡拉,还有手机厂商的苹果、小米、三星,等等。为什么?因为支付就是流量的入口。不过,也有个前提,就是必须先拿到支付牌照。

这时候,聚合支付出现了。聚合支付是指通过聚合多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及其他服务商接口等支付工具的综合支付服务。聚合支付服务商大多不具备支付牌照,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将一个以上的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整合到一起,为商户提供接入、维护支付结算等服务,并收取增值收益。手握支付入口,聚合支付平台轻易掌握着庞大的C端用户流量,以及数量惊人的B端小微商户资源和数据,主要代表企业有美团、收钱吧、钱方好近、银盒宝成、付呗、哆啦宝、二维火等。

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聚合支付服务商,都很清楚,用户付款完成后的广告页面,位置显著且广告画面较大,比较容易抓取消费者眼球,配合具有吸引力的广告文案及促销活动,更易促进用户消费转化,广告价值远超传统广告位——这是有明确商业数据支撑的:

拥有支付流量的服务商,这种广告就算按照当前最常见的一般网络广告报价方式CPM来计算——当前每千次阅读量,市场价一般在30元到70元(也可以理解为点击一次广告为3-7分钱),如果一个服务商签约了500家商户,每天顾客主扫的笔数为两万笔,按单价50元计算,这个服务商每天的广告费收入为一千元,每个月光靠这个收入就可以达到3万元。有数据显示,2018年度聚合支付机构处理交易笔数约为540亿笔。

账是这样算,不过,记者上周的粗略调查统计却发现,占据了移动支付超过9成市场的两大巨头,微信支付鲜少利用到这个广告位,尤其是用户直接扫码付的话,基本都是“支付完成”的空白页面,最多也就有个关注商家公众号的提示;支付宝的支付后页面则是每次都会有广告,但基本都是自家业务或者阿里系企业的广告、红包等。满天飞的夸张、不实、虚假广告,主要来自聚合支付服务商。

难道两大巨头都有钱不想赚?第三方支付内部人士老王对记者表示,就他观察,这种支付后的广告,仅仅从用户体验来说,是不太好的。如果顾客付完钱看到了一个广告,多少还是有些抵触的。所以商业化早的支付宝,主要都是用于内部产品宣传,而微信支付的步伐向来都要滞后一些,可能根本还没有想好这块位置应该怎么做。至于那些想赚快钱的聚合支付商,那就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广告都敢接的。

回应与责任

知名IT行业维权律师赵占领告诉记者,前面提到的这些支付后广告,有的已经涉嫌构成虚假宣传,比如抽中的只是P2P贷款的额度或者去某处购物的优惠券,但是却宣称现金红包,就是典型的虚假广告。对于这种虚假广告,广告主及作为广告发布者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经营者和其他的网络经营者,对此承担相关的行政责任,广告管理部门即各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如果有消费者因看到这种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广告主构成欺诈,广告发布者因没有履行广告法规定的审查广告内容合法性的义务而需要对此承担连带责任。受害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以依法起诉广告主及广告发布者,追究其退一赔三的法律责任。”赵占领说。

支付宝人士表示,服务商在内容投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蚂蚁金服内容展示和管理规范》(规范约束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支付成功页、支付页、商品页等),如不得包含违法违规规或违反公序良俗等;支付宝也会采取线上巡检等机制。一旦发现存在违规行为,将采取警告直至解除合作等措施。

微信人士表示,支付后页面广告的情况,商家主要通过外链来实现,外链的管理需要遵守《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其中规范第四条明确说明如果包含欺诈类内容,如虚假现金红包、虚假流量红包、虚假优惠券、活动等,又或者是宣传或销售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商品,如以骗取邮费为目的的赠送物品活动、虚假付费服务等,腾讯有权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地址。

记者在通过一些商家使用的美团支付码、扫码盒子付款后,发现有个别广告页面外链已经过期(失效)的现象,还有广告主商城要求中奖用户安装APP并支付15元运费后才能送出0.01元的奖品马克杯。对此,美团方面回应称,非常重视记者的反馈。实际上,支付后广告位大部分都用于公司其他产品的宣传,剩下一小部分会通过广告联盟的形式接入。依照广告法要求,美团及对应广告联盟会事先审核,要求其合法性与信息真实性。未来,将进一步审慎选择广告主,并按照广告法要求加强相关广告投放物料的审核。

虚假广告问题较严重的钱方好近,不但存在诱导用户点击安装电商APP的假红包页面,还有所谓的P2P贷款现金红包,却要用户拉人头加入后才能领取、提现。当记者向钱方好近电话客服提出质疑、投诉时,其客服人员在请示公司领导后表示,对这些虚假广告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消费者有不、投诉或被骗,需自行联系投放该广告的企业主解决。

作为中国最大的聚合支付服务商之一,有消息指,钱方好近在去年现金贷的黄金发展期,成为重要的贷款超市,对外的报价是一个注册用户收费“12-15元”。钱方好近声称已服务上亿用户,以如此流量给现金贷导流,“赚的流油”了。今年8月,公司宣布已经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2000万美元资金,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经纬创投领投。

除了虚假广告外,聚合支付服务商的信息安全也是一大问题。聚合支付由于累积了众多商户资料信息,若保存不当也会造成商户、法人等信息泄露,甚至会将用户信息留存用以二次营销,倒卖给其他互金公司、信用卡中心或博彩机构。近期就有广东警方通报了多起“第四方支付”接黑灰产的案件,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通过大量购买空壳公司或利用员工个人信息注册大量的第三方支付账号,通过技术手段搭建平台,聚合这些账号收取客户资金,为黑灰产业犯罪提供资金结算,从中赚取手续费。

老王表示,目前并没有针对聚合支付的国家统一的监管和规范出台,申请门槛更是低至“五证”齐全就行,所以一些规模较小的聚合支付,不要说接乱七八糟的现金贷等的广告了,连给博彩机构做支付通道都敢做,为的就是赚快钱。

好消息是,相关部门已经在推动聚合支付新的管理办法的制定,以明确行业准入等安全要求。

以上就是关于拉卡拉pos机销售是传销,手机支付后弹出个大红包等你拆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拉卡拉pos机销售是传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发请带上网址:http://www.poszjia.com/newstwo/103440.html

你可能会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bsa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