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额度最高10万pos机贷款,瞄准中低收入群体 借贷者达5000万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额度最高10万pos机贷款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额度最高10万pos机贷款
借贷人数达5000万,收翻倍利息,老板是外国人。这家在国内长期发放“高利贷”的公司要上市了。
近日,捷信集团向香港联交所提交IPO申请,试图成为中国消费金融第一股。捷信是以放贷为主业的公司,不仅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消费金融公司,其背景的丰富程度,远超大众所想象——老板是捷克首富,在国内发放贷款,利息长期超出监管红线,业务遍及三四线城市,目标人群瞄准中低收入群体。甚至在监管部门严打高利贷及暴力非法催收的时期,捷信依旧招摇过市——收取以超出36%的利息,爆通讯录催收,上门骚扰。全然不顾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神奇公司?
1
很会赚钱的“野蛮人”
捷信总部位于荷兰,创始人来自捷克,最重要的业务在中国。这种混搭的模式,让捷信在中国显得有些异类。但在进入中国十多年之后,捷信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7年,已成立10年的捷信集团在深圳福田设立了捷信中国总部,并开始在广州、佛山等地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3年之后,捷信集团在天津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开始独立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并成为中国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唯一的外商独资企业。在此之前,捷信在俄罗斯展业已有8年之久,早已熟悉行业规则。
在中国市场,捷信集团业务主要为三种无抵押消费金融贷款: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和循环贷款。
所谓销售点贷款实际上是捷信的“POS贷”,即零售分期贷款,主要面向家电、3C产品。主要通过合作销售点开展业务。目前,捷信集团在中国拥有近24万家销售点,大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
现金贷款是捷信最大的业务,截至2019年3月31日,占到捷信集团业务量的70.5%。在这项业务中,大头是装修贷款,并且这还是增长最为迅速的业务。2016年底,捷信集团以现金贷形式发放的装修贷款仅占16.2%,到2018年时已经跃升至32.96,占比约三分之一。
其次是销售点贷款,截至2019年3月31日占总额的比例为24.1%。
从2010年开业运营,如今在放贷规模、营业收入表现等已坐稳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头把交椅”。2018年,捷信集团在中国净收入为1.7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75亿元。
截至2018年末,捷信集团在中国总贷款余额为124.4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60.68亿;经营收入为25.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85.16亿。这一业绩几乎能与国内大型城商行相媲美。其营业收入相当于2018年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的营收。
这是一家很会赚钱的消费金融公司。
2
下沉三四线城市,瞄准中低收入者
捷信集团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跨国消费金融公司。中国是捷信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地。
2019年3月末,捷信集团在中国的贷款规模比重,在其全球业务中的占比为63.9%。中国无疑是捷信集团最大的摇钱树。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究竟是谁在向捷信借钱?
答案是中国三四线城市的中低收入群体。
捷信开业以来,一直深耕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金融市场。靠着在三四城市的深入挖掘,捷信集团在中国成为5030万名借款人的债主,截至2019年3月31日,未偿还贷款余额为134亿欧元,合计约1029.3亿人民币。
如此巨大的贷款余额,捷信集团这名“外来户”如何做到?
按照捷信集团在招股书中透露的信息,其“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占领导地位的关键在于拥有广泛及多元化销售及客户推介渠道”。
到目前为止,捷信集团在中国约有超过239,000个销售点,覆盖了全国逾300个城市,雇佣了约58,000人。不仅如此,捷信集团在中国还有21.3万名推介人,这些“编外人员”为捷信集团的业务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销售点、雇员,主要集中在三四线。
3
变相高利贷
选择三四线城市作为主攻阵地,捷信集团自然有着自己的考虑。
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消费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这些地区的本地人群为主。
这部分群体由于收入、职业等限制,并非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眼中的优质客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此外,消费金融的优势在于,贷款期限较短且灵活,客户只需在与消费金融机构合作的商户处购物时现场提交申请即可获得贷款。种种因素,导致消费金融机构的贷款成为中低收入群体在消费时,极易接受的消费方式。
但这样的做法往往带来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消费金融公司的利率水平比商业银行更高,而这些低收入群体使用捷信消费金融的贷款业务后,常常因还款额过高而后悔不已。
时代周报从一位捷信消费金融借款人处得知,其于2016年7月通过捷信借款2万元,年贷款利率21%,分36期,也就是三年。
按照捷信给的合同约定计算,三年里小林需要支付的利息总额为7126元。外加服务费项,为2725元。利息虽高,但能解决小林的燃眉之急。他觉得倒也可以接受。
照此计算,每月还款额为1207元。2019年3.15期间,714高炮遭到曝光后,此时该名借款人查看自己的借款明细才发现不对劲。
当初借款2万元,到2019年3月时,其已经偿还了39831元。但按照捷信说法,总共需要偿还款项为43455元,其中,“贷款手续费”一项,就达10903.68元。这意味着,综合利率为117.3%,年化利率为39.1%。这早已超出借贷的监管红线。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在聚投诉平台上,截至目前其投诉量累计高达10328起,被投诉的主要问题是高利息、暴力催收等,并且覆盖面广,不少人将其称为“第一高利贷”。
2019年2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民事判决案例,捷信金融公司状告谷欢欢,要求其偿还贷款本金7815.91元,利息521.63元,贷款管理费2902.42元,月灵活还款服务费包60元,违约金240元。以及客户服务费725.66元。
然而,最终的判决却令捷信金融大呼意外。按照法院判决,谷欢欢仅需支付7030.86元本金,以及合计562.47元各类费用,对于捷信金融的其他诉讼请求,予以驳回。
判决还认定,捷信实际变相收取突破法定利率的高息,这部分利息应为无效。
这些高息,曾在捷信集团的招股书中明确:“过往,我们曾对贷款产品收取超过36%限制的利率”。
然而,这并非捷信消费金融最大的问题所在。
2017年,各地陆续出台借贷法规,将年化利率进一步定义,利率不仅是贷款机构明面上的“利率”项,还包括借款利率、平台手续费、第三方支付收取的费用及提现费等一切综合费用。
因此,捷信集团的高费率,实际面临严峻的监管风险。
香港交易所目前尚未表态,是否让这位风险缠身的最大消费金融公司上市。但即便捷信金融最终成功上市,其前路也仍面临着巨大风险。
4
“无法保证将能符合整顿规定”
捷信集团在中国消费金融领域的风光背后,隐藏的忧患并不少。
捷信金融依然稳坐国内消费金融第一的宝座。然而与竞争对手对比来看,虽然同行业的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470亿元,仅为捷信金融的60%左右,但净利润则达到11.9亿,比后者高出近15%。
其背后原因,或与其经营费用有关。
捷信与迪信通、苏宁等零售商的合作仍是其主要的业务来源,其在全国312个城市有23万个POS及贷款点,拥有全职雇员7.1万人,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成本,而且随着市场的扩张,成本会进一步抬升。
此外,捷信消费金融还面临着贷款不良率上升的风险。据公司披露,披露,自2016年至2018年,捷信集团在中国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3%、7.2%、9.7%,呈现连年上升的状态。贷款不良率的上升,逐步蚕食经营利润,使得捷信集团业绩前景,背上不小的压力。
例如捷信集团在招股书中声称,有区别地采用预测模型、自动拨号机器人及语音机器人以及对话机器人技术,以确保有效及高效管理收款互动。落实到实际运用中时,这些动作不少滑向暴力催收的范围内。
投诉平台上关于捷信平台的的投诉内容,除了指控其高利率之外,便是对其以电话骚扰手段进行催收的指责。
此种催收方式,实际为监管部门明令禁止。
然而,捷信集团招股书中仍旧贴心地提醒,141号文在计算利率时对于应否计及额外费用及收费或应计及何种额外费用及收费方面并非总是清楚明确,因此“无法保证我们总是能遵守141号文的规定。”
其同样无法保证“我们将能符合中国政府向我们施加的任何整顿规定。”
捷信集团的这种不自信,或许刚好来自于前文所提到的,其业务自身的诸多问题。
来源: 时代财经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以上就是关于额度最高10万pos机贷款,瞄准中低收入群体 借贷者达5000万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额度最高10万pos机贷款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