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十大正规pos机公司有哪些,投资一定要投有壁垒的公司——精麻龙头人福医药新起点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十大正规pos机公司有哪些的问题,今天pos机之家(www.poszjia.com)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十大正规pos机公司有哪些
转自:某球 穩見未來
一直想转载一些优秀投资者的文章,奈何平台规则繁琐,不知哪一条就会因为犯规被扣分、警告甚至遭到其他处罚,很是心塞。希望这次平台能高抬贵手,不要过多纠缠,让优秀投资者的优秀文章能被更多人看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让我们多领略下他人的思路和风采。我先在这里说声谢谢啦!写文章写成卑微如此也真是悲哀,我相信平台不仅能展示吃喝玩乐,更在意的是优质的内容!下面来欣赏下穩見哥的大作。
巴菲特有一句话:垄断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且不论这句话到底巴菲特说没说过,但不可否认的是“垄断”毫无疑问是最牛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我把他称之为“行业壁垒”或者“护城河”。
马Y说,一个企业家真正要做的事情是经营,经营有三个事情,第一个叫做商业模式设计;第二个叫做智力结构,谁做股东,股权怎么分,表决权怎么办;第三个叫资本。马Y这一辈子有一个事情证明一点,就是商业模式在这三个里面是领头的,他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你商业模式确定了,你才知道你要拉谁做股东,你才知道让哪个股东占多少比例,你才知道需要多少钱,需要找谁要钱。2011年美团创立之初,王兴也谈到了“行业垄断”,他说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垄断,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事情,不需要去怀疑和论证。
谈到行业“壁垒”大家都应该知道,壁垒其实就是一种商业模式。行业壁垒是阻止或限制进入某一行业的障碍,是保护市场、排除竞争者最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行业壁垒越坚固,市场障碍就越多,新进入者就越难以加入,市场垄断程度越高,竞争相对缓和。行业壁垒的高低是由市场竞争、社会发展状况、法律体系完善程度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行业壁垒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壁垒
2、品牌壁垒
3、技术壁垒(专利)
4、资金壁垒
5、人才壁垒等等。
现在我们重点分享和探讨一下前三种壁垒,也是现实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三种情况。
一、政策壁垒
也叫“市场准入”,毫无疑问这是行业壁垒中护城河最高最厚的,也是最难进入的最难打开的,因为他需要国家或者政府修改某些“法律、条款、规定”,提请大会审议通过才可以实施,过程繁琐、复杂、漫长,也可以称之为“准入”。比如说“烟草、金融、精麻核药、疫苗血制品、电网、彩票、收费站、免税店、国际机场”等等,不是想进入就能进入的。在修改了某些条款后,还需要国家或者政府颁发准许经营的牌照才可以涉足该行业,所以这样的“特许经营权”是非常难拿到的。
说到这里,咱A股为啥白酒股涨得这么好?因为商业模式太优秀了,躺着赚钱算啥?白酒是睡着赚钱,股价能不涨吗?
可惜中国烟草是不会上市的,这块的利润投资者是无法分享的,那么还有其他“政策壁垒、护城河又高又厚”的公司呢?当然有,A股精麻龙头人福医药,核药放射药龙头东诚药业,血制品龙头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其中人福医药是亚洲最大的精麻药品制造企业,芬太尼全系列的绝对龙头老大。在当前药品医疗器械大集采的阴云背景下,也就精麻是一片比较晴朗的地方。下面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国内精麻市场概况及人福医药精麻产品情况与市场潜力。麻醉镇痛药当前在我国是增长非常快速的品类之一,根据米内网中国城市公立医院放大版数据,2017年国内城市公立医院麻醉镇痛(管制类)用药金额为75.54亿元,较上2016年同比增长32%,2005-2017 年复合增长率为 18%上下,近年来增速有发力趋势。其中,TOP10药物用药金额为71.92亿元,占全部麻醉镇痛药市场的95%,市场集中度极高,呈现寡头化。其实导致这种寡头化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壁垒”造成的,因为市场准入难度极高,涉足的企业很少,当然会造成市场集中度很高这种局面。
当前我国应用的镇痛麻醉药品类相对欧美国家比较少,主要有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丁丙诺啡、布托啡诺、纳布啡、氢吗啡酮、羟吗啡酮、羟考酮(复方)、氢可酮、他喷他多、曲马多、罗通定、氟吡汀、氯胺酮、洛芬待因、洛芬双氢可待因、布桂嗪等。这里面应用比较多的也就不超过10种,分别是芬太尼类、地佐辛、羟考酮、喷他佐辛、布托啡诺、纳布啡、氢吗啡酮、曲马多。
目前人福医药在“管制目录”这块有以下几个品种。
芬太尼类:芬太尼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阿芬太尼注射液四个品种算是齐活了,麻醉红处方强监管品种。这里面阿芬太尼是今年年初刚批准上市的,据我了解到的上市半年来终端已经销售了小几百万了,这个品种的潜力非常大,日间手术和门急诊短小手术以后都是阿芬太尼的天下,长期看阿芬太尼注射液的峰值应该是在20亿级别的,全芬太尼家族可以做到50亿级别。
吗啡及其衍生物:氢吗啡酮注射液、羟吗啡酮片/缓释片,吗啡注射液,纳布啡(白处方),多数为麻醉红处方强监管品种。氢吗啡酮注射液重点是用于战伤烧伤,说白了是战争中取代以前的吗啡注射液的。而纳布啡注射液主要用于无痛分娩/人流,其市场也是很大的,在国家倡导无痛人流分娩的背景下大有可为,这两个的峰值纳布啡可以做到10亿,氢吗啡酮注射液可以做到5亿以上。
苯二氮卓类:咪达唑仑注射液、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这个是个重磅药,BD如果做得好峰值可以到20亿的,该品种临床目标是替代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联用的各种术前检查及术中全麻,属于精一白处方。人福还有咪达唑仑剂型创新的三个儿科用药,均以2类新药报产,估计明年或者后年就可以拿到批文。
蒂巴因家族:人福医药布局了以下5个品种,布洛氢可酮、布洛羟考酮、氨酚羟考酮片、氨酚氢可酮片,羟考酮缓释片。其中氨酚羟考酮潜力稍大,人福医药旗下Epic公司在美国已经拿到该产品的批文,后期将以ANDA的形式在过年报产,纳入优先评审通道。最可惜的是羟考酮缓释片,这个品种的潜力巨大,人福医药当时收购的美国EPIC公司,就是冲着这个品种去的,该公司拥有30多款ANDA及NDA批文,且大多数都是“管制类”的批文,在美国是精麻大户。2016年该公司刚刚专利挑战成功普渡公司的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这款药在北美地区可是年销售25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的药品,如果顺利上市,EPIC每年可以买5亿美元问题不到,妥妥的20亿人民币,每年能给人福创造5亿人民币的净利润。不过运气不好,2017年普渡制药因奥施康定这款产品被举报存在滥用,被特朗普政府的开具了巨额罚单至破产,此事也导致了EPIC的羟考酮缓释片暂时无法上市,所以才在2018年计提了巨额商誉,不过现在EPIC已经开始盈利了,若后期羟考酮缓释片能顺利销售,那么EPIC将会给人福带来巨额盈利。
其他还有他喷他多片(缓释剂型),艾斯氯胺酮注射液,苯丙胺片,二甲磺酸赖右苯丙胺胶囊,复方丁丙诺啡舌下片,芬太尼口腔贴片,舒芬太尼透皮贴剂等等也都在报产中,会在2到3年内集中上市。
以上几个大类都是属于重点管控药品,大多是红处方强监管,除去几个白处方的精二类外,其他品类均不会参与国家集采及价格谈判,价格列入医保局指导价,不用担心没日没夜的集采,担心精麻集采的投资者大可放心。
精麻目前在我国药品销售额中占不到百分之一的额度(国内2020年销售21400亿),其中管制类还不到100亿(千分之五),2020年国家医疗总费用60000亿的千分之二,这么点额度医保局压根就看不上。再说了,精麻属于高度管制类,涉及民生安全,医保局也没有动机去调整精麻的价格,万一终端滥用,谁来担这个责任。总之来说我国在个人卫生支出方面距离发达国家差的太远,精麻的用量更是差的离谱,未来精麻的增量是十几倍的量。本人估计人福医药的精麻在未来的5年内也就是2025年,精麻的终端可以做到150亿的规模,至少90%的毛利率,30%以上的净利润率,可以计算一下多少净利润?50亿我觉得可以有的。
地佐辛注射液:
说完了人福医药的几个品种,我们再说说扬子江的重磅神药——地佐辛注射液/加罗宁。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杨子江药业,硬是用神秘办法把地佐辛做到了年销售峰值达80亿的品种,这个跟美国那边的奥施康定差不多一个情况,2019年PDB好像是60多亿。论及单品销售规模国内无人能及,即使是恒瑞、中生、石药、步长、梧州这样的销售超级大户也望尘莫及,哪怕达到一半也是凤毛麟角了。
2019年单单一个地佐辛注射液的销量,几乎占到了整个麻醉镇痛药品的60%还要多,第二名的芬太尼家族合起来才占了10%多一点点,第三名盐酸羟考酮有5多点%,第四名的氨酚羟考酮也差不多5%。这四个大品类占据了麻醉药品将近80%的市场,剩下的十个品种合计才20%不到。据说这次专家评审,地佐辛注射液顺利进入医保谈判阶段,如果价格还能维持在一百多元每支,我就真的无话说了。
吐槽归吐槽,牢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地佐辛的情况也从另一面说明了精麻在国内的市场潜力其实是巨大的,体现在国内强监管的大背景下,精麻产品的严格准入条件给了精麻产品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个人非常看好精麻这个细分赛道。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的人,精麻这个赛道做不好那绝对是人不行。
我最看好的是芬太尼家族:
排名第二的芬太尼类我认为其临床潜力是最大的,整个镇痛领域,芬太尼类应该占据至少30%的份额。目前中国麻醉药人均医用消耗量还不足欧美人均医用消费量的1%,当然欧美有滥用的地方,刨去这部分因素我认为芬太尼用量不足欧美的5%。应该说在镇痛领域,芬太尼的未来增量是最大的,距离天花板有至少10倍的空间。按理说在我国,光芬太尼类的峰值长远看应该在300亿上下,因此人福医药作为芬太尼类全产业链的掌控者,未来销售的业绩空间很大。
可现实是,我们临床上是为了监管而监管,本人亲身经历过这个奇葩的监管环境。不以临床病人的实际需求为准则,完全就是为了管得严而因噎废食。我认为在这次国家大力推进麻醉科建设、无痛分娩、无痛诊疗、倡导舒适化医疗等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精麻的天花板会越来越高,精麻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羟考酮这个品种大有可为:
说到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我想身在医院的人都应该很清楚这个药,大名鼎鼎的“奥施康定”,这个药在欧美是神药的级别,美国那个被罚破产的普渡公司,就是靠这一个品种每年赚十几亿美元。这个药在国内实际上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国内样本医院主要是缓释片,注射剂还没有,羟考酮片市场在2019年有10个亿了吧?从2013年至今,年复合增速在30%以上。基本上由萌蒂和NAPP两个公司占据,北京华素的是普通片,市场几乎见不到。注射剂型仍然是萌蒂和NAPP垄断,其实萌蒂、NAPP、普渡这三个公司是一个母公司控制的,可以说是一个公司。国产恩华药业、北京华素和东药集团均以仿制药4类报产中。
大家都说医药必须要投创新,这个观点绝对没问题,医药作为高科技的行业,也只有投资创新型药企才能获得稳定回报。但是有些疾病分类的药品迭代就很慢,典型如精麻类,几十年都难有创新型品种上市,哪怕是结构修饰也少的可怜。主要是截至目前作用于痛觉感受器的靶点就一个GABA,目前还没发现特别有效的靶点。比如说人福医药今年7月份获批的“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其实就是一款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是在苯二氮卓母环上修饰了一下而已,确切的说是对咪达唑仑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算不上是first in class,应该属于me best的范畴。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在临床比较有代表性麻醉药品的发明时间,大家体会一下。
1806年从罂粟果实中分离出吗啡;
1917年羟考酮被合成并应用于临床;
1920年氢可酮被合成;
1924年氢吗啡酮被合成,1926年用于临床;
1939年哌替啶被合成;
1960年杨森公司合成芬太尼;
1965年二氢埃托啡在中国被合成;
1967年喷他佐辛应用与临床;
1970年合成地佐辛,1989年应用于临床;
1974年杨森公司成功合成舒芬太尼;
1976年杨森公司成功合成阿芬太尼;
1990年杨森公司成功合成瑞芬太尼;
再往后就很少有麻醉镇痛药物出现了,倒是精神类药物有零星创新,但也是极个别。说了这么多,我是想告诉大家,精麻赛道竞争者少,产品迭代极慢,空间增量足够大,不用担心集采,这么好的地盘玩家还被政策限制在三两个,这分明就是躺赢的模式嘛,因此可以说,政策壁垒是垄断中最好的商业模式,没有之一。
下面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品牌壁垒和技术壁垒,像资金壁垒和人才壁垒很容易理解就不展开说了。
二、品牌壁垒
这个容易理解,也可以叫“品牌效应”。多出现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他是指产品知名度带来的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用户粘性及忠诚度,品牌壁垒一般分为四种形式。
1、无形资产。尽管品牌可以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但最关键的并不是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而是它能否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具体判断标准就是:如果这种消费品提价了,顾客是否还愿意购买,如果回答“是”,那么说明公司具备很宽的护城河。而这也是巴菲特最喜欢投资的一类公司,可口可乐、贵州茅台、五粮液均属于这一类,还有诸如安全套的杜蕾斯、杰士邦、冈本等一线品牌,另外还有一些奢侈品牌也具备这种特点。
2、转换成本。赖着不走的客户,绝对是你的黄金客户,这就是用户粘性。选择不同品牌的牙膏易如反掌,但更换银行账户却是一件麻烦且痛苦的事,彻底更换企业数据库和财务软件更是如此。用户巨大的转换成本,就是绩优公司的护城河。比如中国移动、银行、腾讯(微信、qq具有很强的客户粘性)均属此类。
3、网络效应。一些互联网公司,当他们通过提供服务获取相当的用户数量后便会体现出强大的网络效应。例如腾讯通过QQ和微信客户端登陆大量其他网站,就免去了用户频繁注册很多账户,记各种密码带来的诸多不便,而MSN之所以倒闭就跟他拓展的内容不够强大有关,QQ和微信却能像万能钥匙一样,登陆互联网五花八门的世界。况且现在网络社交,你说你不用QQ和微信,怎么跟人家交流?根本融不到圈子里。
再比如百度通过提供搜索引擎服务获取用户,有了用户便可以投放广告,开发多种应用,百度贴吧,百度文库,百度地图等,应用越多这种网络效应又会被进一步强化。也就是“马太效应”,像腾讯、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滴滴都属于这一类。当然这种效应并不局限于互联网行业,信用卡也会有这种效应,银行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吸引客户使用信用卡消费,当积累足够用户规模后,商家就不得不安装相应银行的pos机,进而银行便可从商家那收取交易费用,用户越多,这种效应便会越强。
其实互联网行业是更容易产生“寡头垄断”的行业,尤其是平台型的公司,也是“马太效应”最明显的行业,因为互联网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政策壁垒、资金壁垒、品牌壁垒”这三种壁垒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更容易形成赢家通吃,寡头垄断的局面。一个行业在形成垄断的过程中,决定的垄断的因素越多,那么这个壁垒在形成后就越难打破,新进入者就越难突破。当然了BTA之后兴起的京东、拼多多、美团、字节跳动、抖音、阅文、滴滴、快手等新晋互联网科技公司,背后都是BTA这几个互联网巨头“斗法”的体现,基本上有中国互联网的地方都会有BTA的影子,这也说明了互联网巨头在“资金壁垒和品牌壁垒”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规模优势。规模放大后,直接带来的结果便是低成本,而低成本绝对是商业竞争中不可忽视的竞争优势之一。做同样的东西买同样的价格,品牌知名度高的商品就是比别人的成本低。我们知道利润=收入-成本,而成本具体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前者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而后者随收入变化,这就意味着,当一家公司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比足够大时,当规模放大(收入大幅增加),成本相对增加的少,于是利润便大幅增加了。
以上四种“品牌壁垒”所代表的企业有很多,比如白酒的茅五泸;洗护美妆用品的联合利华、宝洁、蓝月亮、欧莱雅、香奈儿、迪奥、兰蔻、雅诗兰黛;食品饮料的可口可乐、百事、红牛、喜诗糖果、达能食品、双汇。互联网的腾讯、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体育品牌的阿迪、耐克等等。“用户粘性”也就是品牌忠诚度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在这三个壁垒中是最难修炼的,属于千年王八万年鳖的境界,一旦修炼成功,新进入者很难攻破。
在医药领域,品牌其实也是长期经营的结果,比如一些传统中医药品牌的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九芝堂、马应龙、王老吉、东阿阿胶等。医疗行业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域医学、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这种接近快消品的医疗品牌一旦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消费者的忠诚度就会体现,慢慢的就会形成一定的“品牌壁垒”。化药和生物药中的一些“原研药”即使过了专利保护期一二十年,也同样有着“品牌效应”的加持,会保持很长时间的市场优势及用户粘性。
三、技术壁垒
简单地说就是我能做的你做不了,我做的比你好,差异就在技术上面,具体主要体现在“专利技术”上。在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的时代,“专利保护”是一个企业维持一定优势的手段。在专利保护期,企业产品的优点是持续高毛利、高净利润率,这是诸多创新型企业的显著特点。大家常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
对于创新型药企来讲,这些优点都是建立在“持续的高投入、周期长、成功率低”的高风险特征之上的。但优点往往也会转化成缺点,一些初创的创新型药企,一不留神研发失败就会迅速归零,这在美股已经司空见惯了。巴菲特曾经说过医药不是一门好生意,估计说的就是“高投入高风险”这块吧?这个缺点就是需要不断的加力(烧钱)以维持这种盈利状态,如果中途稍有断档就会失速掉下来,比如产品专利到期,其结果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非常大。所以传统药企想要转型创新之路,难度非常非常大。比如仿制药巨头梯瓦制药,在经历了净利润断档之后市值跌了95%以上,迈兰跌了80%多,这在资本市场屡见不鲜。
四、展望
大家都知道,集采实则是医药行业的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次过剩产能的出清和对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我在雪球经常吐槽的就是国内转型做创新的药企意志和行动都不够坚决,集采其实对头部药企尤其是转型创新成功的企业是一次“加力”的过程,集采只会对做好准备的企业有利,对头部企业有利。犹豫不决,踌躇不前的企业,时间窗口会越来越窄,决心不大动作迟缓只会加大转型的成本和难度,留给国内转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目前国内医药创新环境竞争非常激烈,上市的没上市的少说也有几百家。这十多年来从欧美日回国创业的海归太多了,初创型创新药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研发管线重叠性太高,就那十几个靶点,大家都挤在门口,赛道拥挤的超乎想象,特别是生物药尤为严重,光一个PD-1就有上百个申请,短短几年报产的就多达十种左右,这也加剧恶化了生物药未来的生存环境。
我常说,研发要像发射火箭一样迫不及待,佛系的态度是不行的,管理层没有点狼性在这个万人操戈的战场压根就没你生存的空间。千万别以为手里有几个暂时领先的品种就沾沾自喜,也千万别以为在国内以创新药形式上市就可以高枕无忧,真拿对手和医保局㐊吃干饭的?谈判不杀你点空间那是不可能的,这么多同靶点的品种,你又不是me best,差异化又没法证明,不可能让你持续享受最佳待遇。
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改变态度,认为慢病不是最好的赛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慢病首先差异化很难做出来,基本上做出来的first in class就是相对最佳临床价值的品种。这么多跨国医药巨头,浸淫市场几十年,其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人才储备,几乎封杀了追随者任何的优化空间,想跟在后面投机取巧是很难的,所以说国内企业以前玩的那些奇技淫巧在以后的市场根本吃不开,那种改改酸根、碱基、酯化、氘代、异构体、简单改变剂型诸多方法过时了,放在以前还可以做做代金销售忽悠一下临床,现在临床试验要求越来越严格,医保局作为买方强势介入,你还怎么忽悠?
就拿信立泰的复格列汀来说吧,原以为能国产第一个上市的,现在我看能保持前三就万事大吉了,前面有国外五六个原研,疗效已经被临床确认了的,后面还有国内五六个追赶者,这阵势前有狼后有虎,不寒颤吗?若以国内第一名的身份报产上市或许还能吃点肉,第二名最多喝点汤,第三名喝汤估计都难,后面还有四五个追赶者,这管理层就没点逼数?在中国这个发达国家粉碎机面前,也只有深深了解自己国民性格的管理层才有如此深的体会,喝洋墨水的做研发是可以的,但是做管理层难免跟不上节奏,吃不透政策,水土不服是万万不行的。一步慢步步慢,转型的难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难,窗口越来越窄,一个月或许都能决定你未来的状况。
中国在这次仿制药集采利空背景下,一大半的公司市值被腰斩,典型如信立泰、华东医药、双鹭药业、科伦药业、通化东宝等,都是仿制药几个老品种躺吃惯了,一遇到集采立马歇菜。没遇到过大挫折,没有忧患意识,至今市值距离峰值还差一大截。如果再过三两年还是没有突破,基本可以宣判死期不远了,仿制药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大家要习惯任何仿制药几毛钱一片的时代,仿制药集采杀价90%以上的情况会见怪不怪的,随时做好原研药放下高贵的身姿将你一军,别有幻想别误判形势,某些企业已经屡次出错了。
所以说“技术壁垒”是三者中“城墙”最容易被攻破的,创新药企必须始终揣着“创新思维”的紧迫感,要舍得投入,留住人才,机制灵活。因为创新药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比赛,没有停顿没有休息,还不能出现重大失误,否则摔一个跟头好几年缓不过来。现在我理解巴菲特为啥说医药企业不是好行业好生意了,其实可以看看巴菲特的十大持仓(2020H1)中除了苹果公司这几年才刚入十大持仓外,其他都是前两种“壁垒”的公司,尤其以“品牌壁垒”居多,除去金融股是“政策壁垒”以外,基本都是快消品属性的品牌巨头,比如可口可乐、卡夫食品、苹果公司、Davita等。而精麻核药其特殊的“政策壁垒”,短时间内是无需担忧的,其强大的护城河构筑了坚固的准入门槛,后来者几乎无法染指。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几乎可以断定的是,精麻核药是一个“躺赢”的赛道,是在国家集采阴云下难得的一块桃花源。
壁垒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门槛是一种最好的生意。
以上就是关于十大正规pos机公司有哪些,投资一定要投有壁垒的公司——精麻龙头人福医药新起点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十大正规pos机公司有哪些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